即時文摘

疫下生活巨變 施政豈能不變?(文:劉進圖) (09:00)

轉眼來到2022年1月,香港人與新冠病毒搏鬥,已經足足兩年。這兩年香港社會在多方面起了巨大變化,閉關鎖境成了常態,飛航旅遊只待追憶,旅客消失盛事停辦,跨國企業被迫撤員;非但如此,港人在學習、工作、娛樂、購物等方面,也因限聚令而大舉向網絡世界遷移。面對這連串翻天覆地的變化,管治者的思維和舉措,也需要相應調整,才能貼近社會現實。

港人生活向網絡世界遷移

以學習為例,當學校被迫關門,實體課堂變成網上教室,基層家庭學童在數碼學習上的困難,就顯得相當突出,無論是電腦硬件、上網環境、應用軟件、技術支援,都與較富裕家庭的孩子相差一截,而許多老師對網上教學也欠缺經驗,來不及受訓便上戰場,一邊教一邊摸索,能維持基本秩序已經不錯,再無餘力照顧學習差異。試問基層學童的數碼鴻溝如何克服?跨代數碼貧窮怎樣避免?

以工作為例,當辦公室無法正常運作,政府屢次開聲,鼓勵僱主容許部分僱員在家工作,但相關的勞工法例和政策卻紋風不動,欠缺周詳規劃和指引,僱主與僱員便都無所適從——留家工作的工時如何計算?若工作量不足,是否算全天上班?僱員因工受傷是否有保險?假期、獎金、佣金、津貼等等如何計算?再者,若政府放任劏房氾濫、「納米樓」盛行,僱員即使獲准留家,也沒有可專心工作的環境,社區文康設施又悉數關閉,試問如何網上工作?

以娛樂為例,室內娛樂場所動輒關門,農曆新年沒有戲院播賀歲片,市民只能留在家中,到各大串流平台去看電影和劇集,或者上網玩電子遊戲、與網友線上聊天,沉浸在虛擬世界中。這種生活形態,已逐漸成為習慣,對整個消閒經濟的衝擊極其巨大。政府的電訊、廣播、文化、康體等政策,都要相應調整,才能追上時代的步伐。

同樣道理,當網上消費購物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習慣,政府就要檢視現行政策與法規,尤其與電子貨幣、網上交易、物流運輸、網約出行、消費權益、私隱保障等有關的領域,到底是利便經濟發展,還是阻礙經濟轉型?

「元宇宙」科幻列車駛向何方?

當大多數人的學習、工作、娛樂、購物,乃至社交與宗教生活,都轉移至以網上世界為主、實體世界為輔,在線時間愈來愈長,除了會帶來經濟結構改變,考驗現存的政策與法規,也會產生不少新的社會問題,例如長時間面對屏幕可能導致健康惡化,沉迷虛擬世界或會不慎墮入欺凌、情色、詐騙等陷阱,甚至出現角色錯亂的身分危機。

推崇科技發展的人,經常把新趨勢、新名詞掛在嘴邊,例如「元宇宙」,彷彿只要與這些新興事物沾上邊,就能一登龍門聲價十倍。其實創新科技就像水一樣,既能載舟亦能覆舟,兩年的疫下生活,把香港人趕上了「元宇宙」科幻列車,但行車手冊和坐車指南一概欠奉。這列車到底駛向何方,從政者豈可不察?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