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誰值得我們課金?(文:陳帆川) (09:00)

最近一位網民投訴,透過一間慈善機構助養的青年疑生活奢靡,再次令大眾關注自己的善款去向。隨着向香港人伸手募捐的個體愈來愈多,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2019年,因為一眾慈善機構沒有就香港政治和人道議題發聲,引發退捐潮。很多香港人驚覺,為了中國大陸和國際問題捐獻多年,待自己城市甚至身邊人落難時,願意伸出援手的組織竟然寥寥可數。反而一些過往常常受到冷嘲熱諷、被稱做騷的公眾人物,以及一些分文不受、寂寂無聞的小人物,最賣力地在國際舞台上為港人爭取支持。

隨着民主派媒體和組織被取締,政客鋃鐺入獄,很多人覬覦市場騰出的一大塊肥豬肉——黃絲捐款。因此除了傳統的慈善機構要「跑數」之外,還有大量公眾人物、團體、網媒、自媒體、KOL,前仆後繼地開設網上頻道,巧立名目地呼籲大家捐款。

募捐者眾 有人製作變調內容

而在這群募捐者裏,為數不少皆是透過BNO簽證移居英國的人。他們製作的內容,很多都是教大家如何適應海外生活,務求香港人幫香港人。而在現實考慮上,很多人在異鄉收入大減,因此想乘着熱潮增加網絡收入。亦因此,很多人刻意迴避政治話題,以免影響日後的商業合作。

隨着流量競爭愈來愈激烈,加上話題枯竭,很多人製作的內容開始變調,包括濫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常常貶低外國生活,或者為了賺取佣金,不惜向港人推介劣質樓盤,實行香港人騙香港人。

各國向港人放寬移民政策,初衷是出於政治和人道原因,因此又有「救生艇」、「逃生門」之稱。然而在網絡世界所看見的移民生活秘技,有很多內容跟「救生艇」的原意大相逕庭。與此同時,2019年社運相關的法庭審訊,持續至今,數之不盡的人正在付出沉重代價。兩者對比之下,令人語塞。

可否關顧犧牲了正常生活的人?

很多人得以遠走高飛,全靠一群無法遠走高飛的人,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因果。香港人總要過正常生活,不可能一輩子背着政治包袱做人,但如果大家有閒錢及餘暇為展開了新生活的人錦上添花,是否也可以關顧一下犧牲了正常生活的人?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