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兩個期盼:健康碼及再工業化(文:周浩鼎) (09:00)

最近不少市民向筆者反映關心的兩個民生事務突破:健康碼及再工業化。

通關乃頭等大事

先談健康碼,筆者和民建聯立法會同事已經不停步敦促特區政府,推出具備追蹤功能的健康碼,讓往返內地的香港市民使用。雖然這未必是唯一能和內地通關的條件,但根據社會上各方的評估,至少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先生,未能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這方面展現了中央政府對嚴防嚴控的嚴肅認真態度;同時就如譚耀宗先生所提及,特區政府早前提出的建議,以自願性質提交追蹤資訊的健康碼,是並不符合內地防控部門的要求。從內地的角度看,萬一有輸入個案,必須有強制性追蹤功能的健康碼,才能真正確保快速控制疫情,然後及時應對處理。

日前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上,筆者亦再三強調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乃頭等大事:很多市民一直期待往返內地家庭團聚、生活工作及進行日常商業運作等。此需求其實已包含具凌駕性的公眾利益。我們強調,設具備追蹤功能的健康碼,供往返內地的香港市民使用,從不涉及侵犯他人私隱的指控。盼望特區政府能當機立斷,從凌駕性的公眾利益出發,為與內地恢復通關創造條件。

特首重視工業4.0再工業化

另外,最近筆者落區,有不少市民留意筆者的再工業化政策倡議,他們都表示對於香港要突破經濟發展單一的困局,必須產業多元化,為青年創造向上流動的機會,並對於未來政府落實「香港工業4.0再工業化」的倡議充滿期盼。

今年7月,筆者發布「香港工業4.0再工業化」的政策倡議,並在立法會提出相關動議辯論,獲得跨黨派支持通過。政策倡議書能順利完成,筆者在此特別感謝代表工業界別的吳永嘉立法會議員、香港工業總會時任主席葉中賢博士、香港大學鄧希煒教授及生產力促進局等提供的寶貴專業意見。

筆者亦感謝行政長官於這次《施政報告》中採納本人的倡議,高度重視香港的再工業化。有別以往,今次對於未來香港工業4.0先進工業的拓展有非常多着墨,包括把創新及科技局擴展成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讓其領導未來工業4.0發展,及大幅增加創科及先進工業用地等。

這亦是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擺脫政治鬥爭與內耗,真正能聚焦經濟民生的好開始。

以下筆者就再工業化推進措施作幾點跟進建議:

第一,筆者建議政府考慮把將來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落戶屯門或洪水橋。因為屯門及洪水橋與前海南山連接,南山區亦是創科重鎮,具有優越地理之便。此外,落馬洲河套區將比較集中生物科技的發展,當中建議的安排可以為港深兩地做好恰當分工,盼望政府能對此積極研究。

第二,特區政府必須確保未來創科用地租賃價格夠「便宜」,使中小創科企業能控制成本,具備足夠競爭力。只要參考深圳的方式,讓企業能享受低土地成本,就不會被高用地成本窒礙其產業發展。當局在立法會上回應筆者時,指出將來批出土地的方式,會特別考慮企業在相關創科產業的表現,而並非如過往以價高者得的方式來處理。

第三,政府應設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指標百分比。有此「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 KPI),能有助量度工作績效。此外,政府當局應將與生產相關的工種,包括設計、研發及檢測等,重新歸類為製造業,這能有效統計未來先進製造業對經濟的貢獻,絕對有助推進產業多元的發展。

第四,大學研究評審工作應更重視科研成果對社會的影響。香港其實不缺乏從事基礎研究科研的優秀學者。香港的大學科研學者在取得特區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支援撥款時,依據研究評審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分配,評分着重其發表基礎研究論文的水平,並不看重最終科研成果是否能夠成為商品。為鼓勵學者重視科研成果商品化的一環,團結香港基金曾建議在評分元素上加入科研成果對社會的影響,這建議已於2020年在RAE首次落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次加入對社會影響的評分(Impact)只佔總評分15%。由於檢討評分系統每6年才做一次,為增加靈活性,我們認為特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應該更密切觀察及加密檢視評分系統。

筆者將會繼續跟進未來再工業化的推進安排,並與所有有志促進產業多元化的社會賢達,一起為香港發展出謀獻策。

作者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主席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