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與年輕人溝通 建制派要加強(文:朱兆麟) (09:00)

去年反修例活動後期,網上出現偏激思想,包括鼓吹港獨、作出破壞社會安寧行為,不少社會人士思索如何提升年輕人對極端思想「免疫力」,包括寄望本地建制陣營可協助港府,向年輕人推廣《基本法》、一國兩制觀念,培養民族自豪感,擁護香港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

可惜,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撰文指出,民調顯示,去年3月到10月,民調中自認屬本土派或民主派的市民比例,由合共33.6%上升至合共58.1%(本土派:13.6%;民主派:44.5%),自認屬建制派的比例由13%下降至6%。從區選失利推斷,如今建制派於年輕人支持度恐怕更低。這一方面因政府施政失誤,使不少年輕人傾向支持政府「對頭」;另一方面也因本土及泛民宣傳成功,善用網上平台,配合年輕人風格的圖文,把一些反政府運動變成「很型很潮」。建制派則長期「圍爐取暖」,資源用作鞏固中年或更年長人士票源;要提升建制陣營於年輕人的「軟實力」,必須善用網上渠道,並培養更多於年輕人中具說服力、親和力的年輕「網紅」領袖。

建制年輕領袖不應「鬥激」

近年建制派政界年輕生力軍,包括新民黨李梓敬、工聯會陳穎欣等都化身為網紅,主打YouTube頻道,就不同時事議題,以嬉笑怒罵風格評論,成功吸引部分年輕人關注,有助改變建制陣營在輿論戰上的被動。但不少建制網紅的政治評論立場偏頗,雖然能吸引本身理念傾向建制的支持者,卻難以爭取主流的年輕人支持。泛民、本土派的年輕網紅,往往形象工程出色,能與年輕人分享他們的人性化一面,例如砌模型、玩電子遊戲、分享手機保安心得,讓年輕人更有親切感。

而且作為建制的年輕領袖,不應過多批評政敵,與泛民的網紅於政治議題上「鬥激」,反而應走理性客觀路線,培養年輕人對政治問題的多角度思考,避免走向極端。更要了解年輕人喜好和需要,關心年輕人面對的學業、就業、住屋等問題。例如本港深層次矛盾嚴重,青年容易把生活困難遷怒內地,包括把樓價高企歸咎內地人「炒高樓價」、就業困難歸咎內地精英「爭飯碗」;這些年輕領袖要多作關懷和建議,做到與年輕人同行,才能爭取主流年輕人支持。

這些建制網紅的社交平台累積足夠觀眾後,亦可作為青年認識祖國發展、旅遊名勝的渠道,並配合政黨舉辦的交流團,使青年了解真實的祖國;建制派可舉辦青年政治領袖培訓計劃、辯論比賽等時政活動,引導年輕人對政府施政「是其是,非其非」,培養理性討論氣氛,才能提升建制派於年輕人中的公信力。

作者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