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化解分歧 營救香港 中間派是時候站出來(文:陸恭蕙) (09:00)

香港正值生死存亡之秋,但不論是反對派或建制陣營,似乎都無法消除分歧。要營救香港,中間派有責任把握當下,化危為機。

中間派的政治主張,往往代表着主流意見。擁有強烈政治立場的人士指中間派怯懦和冷漠,稱他們為「騎牆派」、「機會主義者」和「無所謂論者」。但香港目前的政治兩極化極需緩和,本港急需中間派發揮力量,化社會干戈為玉帛。這樣做並非要漠視或貶抑強烈的政治立場——事實上,一個健康的社會理應能夠包容各種不同的政治主張 ,但我們需要的是具原則性的主張,在社會充斥着疑慮和各種分歧時,提供療癒的力量。

溫和的主張有如一帖膏藥,是治病良方,而非空泛之談。它有助我們堅持向持續以引發衝突為本的抗爭說不,尤其當大家已為抗爭付出太多的時候,就更難冷靜下來,與各方持不同意見的人對話。然而對話才是出路,甚至可解決看起來很棘手的問題。

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有着深層次的恐懼和憂慮,亦對各種於社會及經濟上出現的嚴重不公現象感到沮喪。自6月開始的大規模和平示威活動,展示出這個城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然而,社會及後出現了一小撮暴力分子,令香港公民運動出現重大的化學變化。

求同存異溝通  是不可缺的民主美德

今日的香港,正被毒物侵蝕。有些人將暴力、褻瀆和破壞合理化,認為這是對抗「暴政」的必然手段。這種主張非常危險,因為會令暴力升級,和平示威的「道德高地」被踐踏,亦使社會陷入焦慮、憤怒和情緒疲憊的狀態。

但溫和的手段,卻能為社會提供解決複雜議題的空間,亦可宣揚謙遜審慎的情操。溫和的手段能讓左右兩派——包括那些認為必須透過暴力捍衛香港自由和生活模式的示威者——意識到他們的缺失和局限,並約束他們極端的抗爭行為。口號畢竟是口號,解決問題從來不是如此簡單。

特首林鄭月娥最近終於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按個別案件把逃犯從香港引渡到其他——包括內地——司法管轄區),伸出了橄欖枝,有助讓香港重新出發。在社會瀰漫着仇恨情緒下,中間派若可促成對話,解開困局,對香港更為有利。由此,事實得以鋪陳,各方亦可聆聽不同意見,讓所有假設得以辯證,人們亦可在不受侮辱和謾罵下坦誠交換意見。

害怕被朋輩視為弱者或叛徒而不願對話的人,請記着:文明、善意及求同存異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民主美德。倘追求民主生活的人明白回歸中庸之道的智慧,給予香港空間解決矛盾紛爭,將對社會大有裨益。

唯有秉持溫和的主張釋出善意,社會才可在具有原則性的基礎上辯論和提出主張,並對持不同意見的人予以尊重。這不就是我們對香港的政治領袖不囿於政見的期盼嗎?

至於提倡民主自由的年輕新晉,如果能夠讓他們展示修補社會撕裂的能力,而非深化分歧,不是更令人感到鼓舞嗎?

官員需有耐性聆聽市民聲音

林鄭月娥除了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外,還提出與司局長落區,跟市民直接對話。這些舉措,不就正正讓社會重回聆聽、對話或辯論的軌道上嗎?對話方式有很多種,政府需了解各界的合理期望,並適切調整,避免因落差而讓他們失望。政府在各區舉行的直接對話活動,無論在設計、組織和執行方面,應符合大眾的期望。

局長在聆聽市民聲音時,須有耐性和同理心;對話亦需先用心聆聽,避免權威式游說,並就公眾希望討論的議題持開放態度。現階段不宜為過去的所為或所不為辯解,或擺出強硬姿態,甚或未必適合提出政治辯論,因為任何政府希望推展的政策,均需於事前作特別準備。

筆者亦期望激進的示威者讓落區對話的活動能順利進行,中間派應致力減輕相關的影響。

中間派務必立場堅定,表明需要透過這些對話為香港帶來新開始;香港人亦可藉此向全世界證明,他們有能力將這座城市從懸崖邊拉回來。

香港曾經向世界展示其和平示威的一面,亦展現了她如何輕易地陷入分裂混亂的局面。如今,香港必須證明她有能力重新出發。就讓中間派成為香港之路,讓這城市重返正軌。

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首席發展顧問、環境局前副局長(2012-2017)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