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林鄭用了六四思維處理香港問題(文:曾志豪) (09:00)

香港抗爭局勢,愈來愈走向「六四翻版」。

第一是「定性問題」。「四二六社論」把北京學運定性為「反革命動亂」,堅定了北京當局不向學生妥協的強硬立場。

當時鄧小平判斷「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

今天香港的抗爭運動也早早扣了兩頂帽子:一個是警方的「暴動」定性,這關乎抗爭的「合法性」;另一頂帽子便是「顏色革命」、「外國勢力介入」、「挾洋自重」,這關乎抗爭的「本質」。

前者「暴動」帽子,給予警方強硬武力清場的「正當性」,對付暴徒當然可以走入商場棍棒胡椒齊下追捕。後者的「外國勢力論」,則給予林鄭月娥不理睬示威者訴求的「合理性」,甚至也能解釋為何特首和主要官員民望低至貼地,卻沒有人為此辭職。因為在他們角度,這是正中外國勢力破壞干涉香港內政的「陰謀」。

六四悲劇,鄧小平主張強硬武力清場,甚至認為「要完全不流血很難辦到」、「若不出動軍隊,我這個中央軍委主席是幹什麼的」。

今天林鄭雖沒有「特區軍委」之類的身分,但她態度是完全「取悅」警察,在警民衝突後誓要追究到底,這種表態完全無助解決警民關係惡劣的問題。

林鄭第二次「吃人血饅頭」。第一次是吃台灣殺人案的人血饅頭,強推修例。第二次便是吃警察受傷的人血饅頭,借勢譴責示威者,維持自己的管治。

但最虛偽是,林鄭只會開記者會譴責暴力示威,但對於和平遊行的示威者、絕食苦行的伯伯、銀髮族,林鄭避而不見。口說「更包容」,在示威者眼中卻是「更包圍」的追捕。

今天香港走向危險境地

1989年的錯判形勢和強硬立場變成六四流血慘劇,今天香港的命運也走向危險境地。沙田一役,警民雙方行動都有強烈的報復心理,每一次遊行就似是為了報復上一次遊行受到的挫折和冤屈,惡性循環。在位者只要還有一點人性,也不應任由局勢惡化而放任不理。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