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打造東大嶼都會為港人夢想之地(文:李國章) (09:00)

香港需要的不止是土地,而是大片土地;我們下一代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居所,而是一個宜居城市。試想像有這樣的一個市鎮:

這是一個面積達700公頃的新市鎮,交通運輸網絡建在地下,路面上看不到車輛行走,也沒有人車爭路情况,全城使用電動車,減少廢氣排放。新市鎮處處可見大片綠化空間,不單止有公園、叢林,也特別區劃了種植園,讓居民可享受耕種之樂,也可以在社區內將自耕的有機農作物自由買賣。新市鎮的七成土地預留興建公營房屋,居民來源多元化,不止是高端人口的居住地。而毗鄰新市鎮的則被規劃為高科技工業邨,吸引創新工業及初創企業進駐,也因而製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並非夢幻之城 是實在的宜居所

這是新加坡政府正在建造的登加(Tengah),乃該國首個「無車」市鎮,首批公營房屋單位預計今年11月推出。登加是一個現代化、生活化、具空間感,且與大自然融合的新市鎮。是新加坡政府未來5年的六大發展項目之一。

香港在很多方面雖然和新加坡是競爭對手,但當中亦有香港可借鏡的地方。登加的新市鎮構想令人嚮往,亦令我得到啟發,不禁思考密密麻麻的香港可否建造一個「登加」?

香港土地總面積有1106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約720平方公里大得多;香港政府又是全球最富裕的政府之一。何以港人開始認為擁有一個容身的蝸居已經是很幸福的事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宏觀思考,期望香港的將來,可以建造像登加一樣的夢想新市鎮?

發展東大嶼都會 添香港競爭實力

歸根究柢,問題癥結是香港土地供不應求,在供求失衡之下,樓價飈升,年輕人置業無望,變得苦惱,甚至憤怒。專科畢業的年輕人亦未能倖免,我便認識一對年輕夫婦,兩人均醫科畢業,他們的月薪已是高出一般大學畢業生兩倍有多,但亦大嘆買樓艱難、「上車」吃力。

早前社會展開土地供應大辯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了18項包括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選項。我認為當中可行的必須同時及即時推行,多管齊下,例如棕地發展、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等。這些選項無疑可增加土地,但都是左填右補的拼湊,只足夠解決部分當前問題,並不是一幅理想圖畫,不能帶動香港向前發展。

我認為香港需要的不止是增加土地,而是大量增加土地,填海是有效的解決方案。新加坡以填海大增土地是人所共知的事,就連一海一河之隔的澳門和深圳,填海的比例也遠超香港。香港要發展具規模的新市鎮,填海是較有效方法,毋須處理拆遷及賠償的難題。

政府早前公布的《香港2030+》規劃諮詢文件,建議在大嶼山與港島之間海面填海,增加1000公頃土地以建造東大嶼都會。其後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建議將填海面積增加一倍達2200公頃。我對此建議甚表贊成,因為這建議得出的大量土地,加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及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若一併進行,便足夠應付香港未來30年發展的需要。

香港發展夢想藍圖 東大嶼都會成新據點

我對東大嶼都會抱有很高期望,它是描繪香港夢想藍圖的重要一環。現在港島中環商業大樓擠迫,租金世界奇高。東大嶼都會坐享地利之宜,有機會延展成為金融及商業中心。首先,它位處香港中心點,將來可以鐵路或高架橋與新界西相接,另一面則與港島西相連,貫穿全個香港。新市鎮的發展必須同時發展交通網絡,東大嶼都會位處策略據點,大嶼山已建有國際機場,新界西建有西鐵,可與高鐵接駁,位置亦與港珠澳大橋相近,大有機會發展為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重要市鎮。

解除延期履行權 可即時增加土地

由填海造地而建設一個新市鎮,往往需時20年,無疑是一項長遠的規劃。眼見香港土地供應不足問題迫在眉睫,我認為中、短期措施亦應同時執行,不應再延誤。

短期方案中,我建議可認真審視現適用於半山區及薄扶林道的特殊發展限制,分別稱為「半山區發展限制」及「薄扶林發展限制」,又名「半山延期履行權」(Mid-Levels Moratorium)及「薄扶林延期履行權」(Pok Fu Lam Moratorium)。這是1970年代政府以兩區的交通不勝負荷為由,在該些區域內以行政措施,暫停新批地及否決一切以契約修訂作擴建用途之申請。

此延期履行權現時仍然生效。在1985年政府發展華貴邨時,曾對「薄扶林延期履行權」作部分解除,以及其後在2000年興建數碼港項目時都曾作部分解除。事後證明,這兩項目未見得增加了該區的交通負荷量。1970年代的行政措施,距今幾十年,其間港島半山區設有行人扶手電梯,而南港島線也相繼建成通車,這兩區交通跟之前已有很大改善。對於這陳舊的行政措施,現時是否仍需要一直堅守?

政府在2013年施政報告指出:「我們正積極研究放寬或解除現時適用於港島薄扶林和半山區,限制出售新土地或修訂契約的延期履行權行政措施,解除該兩區發展的限制。」至今事隔多年,仍然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原本可作短期增加用地的方案變得不了了之。

既然我們手上有短中長期的方案以增加土地供應,政府便不應手軟,要堅決果斷。過去我見證了香港經濟起飛,如今飛躍國際,對此我深感驕傲。未來30年,我衷心希望下一代能像我們這一代,可以見證香港有更高的成就。

作者是行政會議成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