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疫情每一波 最忌病毒是人禍(文:劉銳紹) (09:00)

自從出現疫情以來,港府決策常變,已形成飄忽不定、朝令夕改的印象。例如全民強檢,林鄭月娥表示努力籌備,沒有答案,但前天忽然宣布:暫緩!再次驗證了這種說法。我馬上想起白居易《琵琶行》的詩句:「(答案)千呼萬喚始出來,(『暫緩』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林鄭月娥為什麼經常變卦?有3個觀察分析的角度。

(1)導致飄忽不定的事物因素

──首先當然是病毒經常變異,疫情變幻不定,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使如此,也可以處理得好一點,例如每次改變決定時,盡力做好解說工作,讓市民理解官方決策的意圖。可是,林鄭月娥每次解說多不能釋疑,甚至引起新的疑慮。

──其次是防疫措施的可預期性。港府過去根據對疫情的預測,多次強調全民強檢的必要性,還勞師動眾做各種準備,包括提早「放暑假」,騰空校舍做檢測站;勞師動眾還跨境進行,要求中央協助急建「方艙醫院」,同時安排9000人的「採樣隊」來港支援。這些都是認真的、具體的事前工作,但忽然又「暫緩」強檢,預示着將會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更糟糕的是,「暫緩」二字暗示「還有可能」。早前,市民相信「強檢勢在必行」,紛紛搶購物資、儲糧,不單辛苦,還要多付價錢;後來林鄭月娥轉口風,市民均希望她明確表示,做還是不做,但如今得到「暫緩」二字,又是一個不可預知的噩夢,大大增加市民的抗疫疲勞,不啻是一種折磨。

──最重要的還是客觀現實的問題。這裏不能不提至筆者執筆之時港府仍未澄清的一個疑問。本月21日有消息指,政府正考慮擴大疫苗通行證適用範圍,涵蓋公立醫院及診所,要求所有覆診或接受其他服務的病人及訪客,必須已接種疫苗,方可進入,緊急情况或經醫生證明不適合接種者除外。

這個傳聞備受關注,因為茲事體大。一般認為,這可能是谷針的方法之一。但假如真的硬性實施上述措施,沒有打針的病人、各種慢性病病人、需要其他服務的病人、需要照顧但又找不到已經打針的親友陪同的病人,豈不是不能進入公立醫院和診所?雖然有豁免的選項,但也是擾民措施。

試想,各方鼓勵打針屬份內之事,但選擇暫時不打針也是個人自由,只能努力曉以利害,而不能用行政手段剝削他們取得應有醫療服務的權利。否則,不單違反人道、醫德,還侵犯市民的選擇權。假如因此而延誤治療,責任是否官方負責?萬一出了什麼不測,誰人負責又難以說清。新聞界在記者會數次提及這個問題,出席的非決策官員均無法明確回答。所以,只能由政府高層澄清,但至筆者執筆之時,仍一頭霧水。

還有,傳聞一般都有源頭,這到底是官方放風刺探民間反應?還是不同意見的人士知道有此一事,故意放風望它「見光死」?不得而知。反正,港府愈遲澄清,引起的擔憂和反感只會愈大。

(2)造成舉棋不定的外人因素

──這不是指外國因素,而是指可以對林鄭月娥產生影響的港府以外的人士。這些影響有直接或間接的,也有潛在或實質的。簡單來說,就是聽誰的話?參照誰的意見決策?

一般而言,醫學專家的意見應該得到尊重。不過,醫學專家只從醫療和科學的角度提供意見,不會考慮其他政治因素;但林鄭月娥作為特首,必須同時考慮醫學和政治因素。這就要看她如何平衡、能否恰當平衡了。我無意在此深究這個問題,因為這已超出疫情的範圍,相信市民已有各自的看法。

──什麼時候聽什麼人的意見?也是重要因素。再以這次全民強檢為例,最早要求和一直堅持的是建制人士,其間有贊成和反對的聲音,林鄭月娥的態度是積極籌劃。如今,她表示聽了包括內地專家的意見,認為當下不是最好的強檢時機,於是暫緩。這個思考的過程如何,除了她之外,無人能知。

──林鄭月娥表示,她是抗疫的主帥。但在重大的方向問題上,誰是主帥則是言人人殊。外界可以看到的是,內地對港府是「有求必應」,全力支持,最後決策和主體責任則在林鄭月娥身上。但簡單如戴口罩的問題,政圈內已有傳聞:如果不是某種力量發揮作用,林鄭月娥會「按實際情况」戴上口罩嗎?這當然沒有確實答案,也無人能證實答案。

(3)施政特點和性格的個人因素

──林鄭月娥在過去的公職生涯中,努力建立「好打得」的形象。從好的角度看,是自信、盡力、盡責、不怕艱難。但是,自從林鄭月娥當上特首之後,那一種自信慢慢變成自我、自視,即自以為是。不少建制派人士也有這種感覺,並宣之於口,非市民抹黑和挑起仇恨。

──這種自視導致她聽不進很多意見,不會反求諸己,例子多不勝數。容或她有其道理,但更多是她逐漸讓人感到情緒化的一面,欠缺政治人物的圓滑。這次她暫緩全民強檢時,特別指明「仍在施壓的人應該反思」。跟着,大家就問:她本人不需反思嗎?

──「保小節」和「看大局」的界線含糊不清。不知怎的,有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林鄭月娥十分重視,斤斤計較。最新的例子是她在記者會上誤解了《南華早報》記者的問題而牛頭不搭馬嘴,反指「提問一定要由事實出發」。其後傳播界追問會否收回指記者「提問不準確」的說法,卻未見詳細回應。

也許她想力保形象,但反顯得胸襟狹隘。不過,當她面對權力來源時,有時不大情願,但也要聽從指示,甚至引起陽奉陰違的懷疑。這又令她更失去市民的支持。凡此種種,即使猶抱琵琶,也難遮真面。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