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CIE)一直致力提供不同類型的商科課程,範圍涵蓋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市場學、專業會計學、旅遊及款待業管理。CIE新辦的「創業與管理」副學士課程,為有志創業的學生提供全面的商業訓練及企業體驗,畢業生日後無論是創業或就業都有莫大裨益。
成功創業 專業知識不可少
創意創業會會長時景恒致力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他亦是時昌迷你倉創辦人,在創業及營銷方面都別具心得。他認為現時創業風氣盛行,年輕人有勇氣創業是好事,但要成功是有條件的。年輕人縱然充滿創意,但亦要了解形勢,做市場分析,還要懂得營銷、包裝和邏輯分析,把握市場機遇,擴充業務,更要善用社交媒體。
裝備學生營商知識 了解創業機遇
時景恒指CIE的「創業與管理」課程正正能夠全面涵蓋商業管理各個專業範疇﹕經濟、會計、市場營銷和綜合管理等,讓有志創業的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他說﹕「工商管理與創業各有專長,管理學是假設已有一套生意模式,再教你管理、開拓新市場;但創業是由零開始,由集資起步,至後來如何擴充,講求執行力及耐力。」時景恒續稱社交媒體的興起和電子商貿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消費模式,課程中關於電子商貿及資訊系統科技的課程,可讓學生認識數碼媒體、社交網絡、流動裝置推廣的最新趨勢,為將來創業提供不少有利條件。該課程中的寫作和公開演說訓練科目,會教導學生怎樣撰寫建議書和分析數據,他認為這是創業者很重要的技能。
業界大力支持工商管理課程
CIE的商學部,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商業課程,而「工商管理」課程一直吸引不少學生報讀。課程重視實務培訓,積極跟不同界別的企業和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工作實習機會,助他們了解不同行業的工作狀況。康業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家居增值服務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成員)亦是合作夥伴之一。該公司董事梁志豪博士認為CIE的工商管理副學士課程設計全面,且切合市場需要,學院亦安排不同活動讓學生實踐所學,加深對行業的了解。梁博士讚賞CIE主辦的B-Dare創業計劃比賽。參賽學生構思營商概念,說服評判以取得投資,評判團會即場向學生提問,考驗他們的商業知識及應變能力。學生在策劃過程中實踐所學,掌握企業營運的知識和技巧。
他亦認為CIE的企業師友計畫十分可取,計畫安排學生參觀大企業,與管理層面對面取經,讓學生走出課室,親身了解商業社會的營運實況,學習商界前輩的處事態度和成功心得。他認為透過以上活動,CIE學生可獲基本的商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亦特別讚賞CIE的導師在實習期間留意和跟進學生的表現,雙方合作令關係更加密切。
CIE商學部課程 著重業界專業培訓
經濟體系日趨多元而且瞬息萬變,要學習的商務知識亦日益廣泛。國際學院屬下商學部除了今年新開辦的「創業與管理」副學士課程,還提供「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市場學」、「專業會計學」及「旅遊及款待業管理」,讓學生依據興趣及理想選擇報讀。學部主管王贊雄博士表示,商學部的教學團隊來自不同的專業範疇,為學生提供多元與業界接觸的機會,貼近市場實況。過去學院曾聯同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樂園、騰訊、JW萬豪酒店、鴻福堂及萬寧等企業,舉辦企業體驗計畫、投資策劃比賽及業界專才講座等。企業更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爭取更多工作經驗。王博士指去年商學部畢業生升學率更達九成,學生可循「2+2」升學模式,銜接浸大自資學士學位,以4年時間取得由浸大頒發的榮譽學士學位,亦可選擇升讀相關的政府資助學士學位。
學生分享
陳世宗(Kenson)
工商管理副學士課程二年級
將升讀浸大市場學商學士(榮譽)課程
Kenson中學畢業後透過「4年自資學位課程優先入學計劃」入讀CIE,他表示﹕「該計劃給我升學保障,在修讀兩年副學士後,可順利銜接為期兩年的浸大自資學士。即使不升讀自資學士,仍可報讀八大院校的資助學位,名副其實『進可攻,退可守』。」課堂以外,Kenson指學院提供很多接觸業界實況的機會﹕「我參加了市場營銷專才大賽,為海洋公園擬訂市場策略。去年,我到京都與當地學生交流,今年更將會到韓國的企業考察,大大擴闊我的國際視野。」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電話:3411 3266
網址:
cie.hkbu.edu.hk
副學士課程網上報名

網上觀看訪問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