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國際學院「檢測及認證」副學士課程
為業界栽培生力軍
近年,市民對食物及產品安全的意識不斷提高,在選購貨品時除了考慮價錢,還會留意當中會否含有毒或致敏成分,甚至產品引發意外的潛在風險。食物及產品是否安全,有賴檢測認證從業員把關,香港政府年前將檢測認證列為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業內對人才的需求越見殷切。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CIE)掌握市場需要,特別推出「檢測及認證」副學士課程,為有志日後朝相關行業發展的中學畢業生提供專業培訓。

檢測及認證 市場求才若渴

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總裁馮立中博士表示,檢測認證工作涵蓋層面廣泛,由檢定一般消費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到化驗體檢樣本、識別藥品和中成藥的化學成分,以至測試食品是否含有毒素或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等,跟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檢測化驗之餘,亦要為各類型產品發出認證,證明產品符合標準,以便廠商將產品出口至世界各地。香港政府於2009年將檢測認證行業納入本港六大優勢產業之一,業界亦有意將香港發展為大中華區檢測認證中心。根據近年政府統計數字,本港有近750間檢測機構,約有17,000多名從業員,然而人手仍遠不足以應付市場所需。對於CIE開辦「檢測及認證」副學士課程,馮博士表示歡迎和支持,並認為課程設計切合行業對人才質素的要求。

馮博士續稱﹕「該課程理論與實務並重,除教授檢測及化驗專業知識外,還會安排學生到檢測機構參與工作實習,一方面加深對行業的了解,另一方面累積更多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競爭力。」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是CIE企業實習計劃多年合作夥伴之一,未來將安排修讀「檢測及認證」副學士課程的學生到該中心實習。

浸大學術質量保證 有助銜接升學

學院所有副學士課程均具浸大學術質量保證,CIE更特別就「檢測及認證」課程,邀請浸大化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羅嘉穗先進材料研究講座教授黃維揚教授擔任課程諮詢顧問,就課程內容設計、科目編排和教學模式提供意見。黃教授讚賞課程內容深入淺出,由技術分析到品質監控程序和評估均包括在內,相當全面。課程共有八個專修科,其中包括基礎生物和基礎化學,以鞏固學生對科學原理的基本認識,亦有科目針對食品和中成藥的成分分析作詳細導讀、研究及探討環境污染物、真偽食品和中成藥,以及成分雜質等議題。該課程與浸大化學系開辦的分析和檢測科學學士學位課程內容設計相近,有助學生銜接。

黃教授指,檢測認證課程適合對測試和化驗工作有興趣的學生,學生如曾修讀生物學或化學,對課程內容更容易掌握。浸大化學系除了就課程設計提供建議,日後亦會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累積實戰經驗。

「檢測及認證」副學士課程畢業生出路廣,如選擇繼續升學,可銜接本地大學相關理學士學位課程,如浸大分析和檢測科學、應用生物學或化學;或到海外升學。就業方面,畢業生可從事公證行、公營及私營檢測及認證化驗所、藥物及食品製造等相關工作。

CIE應用科學課程 著重實習與交流

CIE透過開辦多元化課程,為中學畢業生提供更多升學選擇。學院屬下應用科學學部除了今年新開辦的「檢測及認證」副學士課程外,還提供多項相關副學士課程,包括「生命科學」、「食物安全及環境健康」和「營養與食物管理」等供學生選擇。學部主管周健華博士表示,有關課程設計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透過與業界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各類型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應用和實踐課堂所學。

以「生命科學」副學士為例,課程安排學生到科學園生物科技公司參觀考察,嘗試利用「轉基因魚」技術進行食物和產品安全分析及檢測;「食物安全及環境健康」副學士方面,院方和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安排學生到大學屬下食物研究測試中心參觀實習。CIE今年更特別斥資增建食品感官檢測實驗室,並添置業界常用器材,讓學生更能掌握實務技能,為實習或將來工作時打好基礎。「營養與食物管理」課程方面,學生去年參與了柬埔寨考察交流活動,遠赴當地偏遠地區實習,研究居民飲食習慣與營養健康的關係。學院今年6月將安排學生到澳洲進行學術交流以及到企業考察。學生將會在南澳大學食物研究中心,研究當地食物安全標籤制度及品質監控系統。

周博士指學部定期舉辦專業培訓工作坊,邀請業界人士擔任客席講師,並教授實務技術和專業知識,助學生為未來投身業界作好準備。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電話:3411 3266
網址:cie.hkbu.edu.hk

副學士課程網上報名
副學士課程網上報名
網上觀看訪問短片
網上觀看訪問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