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財經

啤酒「巨無霸」百威 亞太區逢敵手 近年極速擴張 與中資酒廠競爭加劇

【明報專訊】本港新股市場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終再迎一家「巨無霸」企業上市。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AB InBev)分拆亞太區業務百威亞太(1876)上市,集資最多764億元,入場費約4747元,自上周五起至本周四(11日)公開招股,於本月19日掛牌,成為本港歷來第五大新股集資王。百威過去憑多元及高級啤酒品牌策略搶佔市場,特別在高級啤酒市場位居第一,由2013年至去年間,市佔率更是五大啤酒商之中擴張幅度最大;但公司坦言,隨着華潤啤酒(0291)收購喜力中港澳業務後,競爭勢將更激烈。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百威亞太今次被分拆上市,背後與母企百威英博於2016年,以790億英鎊(約7718億港元)收購最大對手、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南非米勒(SABMiller)有一定關係,因為收購後導致企業負債急升,直至去年底淨債務達到1028億美元(約8018億港元),所以今次分拆業務上市頗有「母債子還」的意味。

然而,在亞太區擁有62間釀酒廠、手握逾50個啤酒品牌的百威亞太,近年收入仍然穩定增長,在亞太區也是位處龍頭地位,以啤酒銷售額和銷量計,在澳洲和韓國都位居第一,單計銷售額也在中國位列第一,上述三國連同印度和越南都是百威的主要市場,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啤酒市場更值得關注。當中有三大主打品牌都為港人熟悉,分別為百威(Budweiser)、時代(Stella Artois)和科羅娜(Corona),這3個品牌亦躋身全球最具價值啤酒品牌的前五位。

去年銷量盈利增長跑贏潤啤青啤

在中國市場之中,百威主要對手為本港上市的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0168)。比較這三者去年業績,百威論增長跑贏對手,去年銷量按年升2.2%,同期增幅勝於青島,潤啤反而錄得倒退。至於收入和期內盈利,百威分別按年增長8.4%及30%,增幅同樣勝於青島和潤啤。

擁全球知名品牌 售價高有優勢

百威跑贏同業的成功之處,其中一點在於售價明顯較高。參考各公司業績和招股文件,以去年百威銷售額577億元人民幣,銷量104億公升計,推算每千公升啤酒售5532元人民幣,高於青島和潤啤的3309元和2822元人民幣,而其中關鍵或在於百威售賣的高級啤酒比例較高。結果是,百威的毛利率近年一直高於五成水平,去年的55%也高於對手約35%至37%的水平。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也表明,雖然高級啤酒受歡迎,但隨着潤啤收購喜力中港澳業務後,面對的競爭勢更激烈。

內地屬中低成熟市場 處高增長

其實不止在中國,隨着亞洲人對生活質素有要求,對啤酒質素也更講究,高級啤酒銷量大增,據GlobalData數據,區內高級及超高級啤酒銷量在2013年至去年間,複合年均增長7.9%。百威去年大部分收入也正正來自高級和超高級啤酒類別,利潤率同步擴大,產品趨向高級成重要業績增長動力,加上本身集團品牌多,也有助消費者可在同一品牌或價格系列中,升級購買更高價產品。

不過,始終各國啤酒市場發展階段不同,百威先集合了不同市場數據定出各市場成熟度和定位,再定策略,如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為「低成熟市場」,中國及菲律賓則處於「中低成熟市場」,則有較高增長和利潤率擴大空間;韓國、日本和澳洲等則為高度成熟市場,可提供穩定、大量現金和盈利能力。

百威再按質量和價格把啤酒分為類,分別為低中高類別——高級及超高級、核心及核心+及實惠品牌,以不同價錢定位吸引各消費群和市場,多元化產品滿足消費者口味轉變。在成熟度低的市場,引入不同價錢的啤酒,當人口達到較高收入水平,則可引進多元品味或較低酒精的啤酒;隨着市場變得富裕時,則增加不同價位啤酒的選擇,以及引更高質素啤酒,如小麥和艾爾啤酒。

按不同市場發展訂策略 對準目標消費者

展望未來,公司的計劃包括核心類別差異化,例如在中國的哈爾濱啤酒系列中,再推哈爾濱小麥和冰萃等;還有發展關連非啤酒類飲品如葡萄酒和烈酒,以及擴展市場如把中國的發展模式複製於印度和越南,並繼續於亞太區進行併購等。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