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財經

【財經BB班】人民幣大貶值 與「逆周期因子」何干?

人民幣今日大幅貶值,在岸價較昨日跌1.07%,創2015年匯改後最大單日跌幅,市場認為人民銀行有機會已重啟針對匯價波動的「逆周期因子」。究竟甚麽是逆周期因子?那就要從「811匯改」說起。

2015年8月11日,人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這一調整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更加真實地反映了當期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

透過匯改,人民幣不再單單緊盯美元,從而轉向參考一藍子貨幣,初步形成“收市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機制。

人幣波動 官方推「逆周期因子」

匯改兩年後,適逢十九大召開前夕,於2017年5月26日,人民幣經過一輪大幅波動後,官方宣布中間價報價模型當中加入「逆周期因子」。人行主管的中國貨幣網當時發布新聞稿稱,有關計劃是因應外匯市場「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慣性驅使,放大單邊市場預期,進而導致市場供求出現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場匯率超調的風險。」

推出逆周期因子後,人民幣由貶值轉為升值,成功擊退因「811匯改」後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預期。截至今年1月9日取消逆周期因子為止,人民幣累升超過3300個點子,升幅近5%。

這次取消逆周期因子前夕,《中國證券報》於1月8日刊登「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市場化改革料提速」的分析文章,稱通過利率調整來影響匯率等間接干預方式將被逐漸採用,應加快推進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國債市場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各種調控手段。並指,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投資回報率上升,人民幣有望繼續走強。

結果,從1月9日至昨日在岸人民幣升值至6.2525為止,人民幣累計升值2772點子。

市場:「逆周期」措施具干預意味

人民幣匯改,期望透過中間價制度改善人民幣定價的機制,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的國策。雖然官方希望人民幣能夠更接近「以市場定價」,不過,中間價定價不時會偏離市場預期,而匯改兩年後加入的逆周期因子,時間上亦十分配合十九大召開前的維穩需要;取消逆周期因子亦有官媒配合唱好,引發人民幣持續升值。

可見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數」雖說是由各報價行自行設定,但逆周期因子的推出及取消均引起匯價出現新一輪走勢的事實,使市場的分析普遍認為逆周期因子仍具有官方調控、干預匯價的意味。

撰文:鍾柏賢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