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專欄】網絡頻道新世界生態成形

疫情關係,令日常生活逐漸轉移到網上,港視(1137)由網購到涉獵花市、預約的士自不待說,而市民居家時間多了,本地網上節目亦趁機建立了年輕觀眾基礎,節目類型開始成形,與電視各自的定位愈來愈明顯。

新型媒體當以《黑紙》與《100毛》為代表,善用創辦人在傳統媒體工作時拓展的人脈,由廉價創作型雜誌開始試水溫,最後《100毛》跑出一時,再轉型到毛記電視做影片,中途試過各類節目,例如當時頗受歡迎的主打節目《六點半左右新聞報道》,亦試過台慶等大騷,後來難以恆常製作,紙媒亦因經營環境而放棄了。現時主要由約三個節目擔大旗,及以戲謔為主的FB專頁穩定經營。

毛記上軌道,但影響力顯然不及以往,事實是要求一個小班底長期有新構思亦不容易,最大問題是網絡生態對新鮮的要求愈來愈嚴苛。毛記做開荒牛特別辛苦,雖說曾經有頭啖湯飲,但現在不少同類媒體參考毛記電視經營模式後,要分薄毛記的市場輕鬆得多。同類競爭者有微辣、WHIZOO、小薯茄、試當真等後起之秀,這幾個節目都在連登等年輕討論區出現得愈來愈頻密,毛記難再壟斷地位。

與電視不同,舊時電視台發牌有限,但現在網絡節目隨時有人入場爭食,競爭之激烈以幾何級數倍升,對觀眾可能會有更多選擇,對創作者而言則會愈來愈吃力,除非開拓海外市場做niche market,亦是比起本地電視台容易的優勢。

環觀現時本地網絡節目,種類大致成形,主要為搞笑節目、小組清談/遊戲、明星清談、文化交流、生活自拍、旅遊、技能心得分享、時政討論等,暫時看網絡節目種類應該不會有大突破,餘下的是內容競爭。

目前網絡節目的圈子也開始確立,例如各頻道主人會到其他頻道的節目裏客串,互相借助名氣來引入人流,有時會邀得明星坐陣,善用傳統媒體的餘暉。數年前做網絡節目的人不少會形容這份工作是「追夢」,畢竟當時商業模式仍是雛形,亦擔心有日做不住的時候要「回到現實」找份傳統工作不易,經驗難以套用。

然而隨着目前趨勢,似乎是行業愈做愈大,可容納的職位增加,行內人會跳槽到其他頻道打工,例如屬於毛記電視的東女郎便過檔到小薯茄,相信類似行為日後會愈來愈多,網絡節目創作漸變成一個行業,而不再是為興趣而做的數間小公司。又如舊世界的記者會轉職做公關、市場策劃等,vloggers他日亦可從事相關行業,專責對應網絡世界,職業生涯可能比舊世界更開闊。

至於電視台的廣告額雖被網絡捱打,但ViuTV《全民造星》這類大型節目絕非一個小網台可以做到,黃金時段廣告收費逆市上調四成,可見其成效;而捧出來的明星又可以到網絡節目炒熱人氣,與vloggers互惠互利。往後傳統電視台趨勢做中、大型節目,定位為得體場合,而網絡節目則定位為貼地親民,同時亦可按表演者形象穿插兩種媒體的節目,兩者有共存價值。例如ViuTV藝員會到網絡節目與年輕主持打成一片,營造出來的效果便是閒話家常、平易近人,再將觀眾拉到電視去。

過往TVB(0511)曾是連繫海外香港人身分的工具,到今日會由網絡節目代替,屆時不少海外香港人可在身處國家拍攝各類影片上載,或幫本地網絡頻道freelance拍片,形成小社區,效力恐比舊時TVB更深更廣。前提是,中間香港不會出現網絡防火牆。

賈文清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