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專欄】英特爾流年不利 兩面受敵

【明報專訊】一向在個人電腦市場居壟斷地位的處理器生產商英特爾(Intel),近期可謂頭頭碰着黑。自從蘋果公司宣布,將會在Mac電腦逐步棄用其處理器之後,最近又傳出壞消息。原來多家公司已經推出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要和英特爾分一杯羹,當中包括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之一的亞馬遜(Amazon)。

ARM伺服器熱潮再起

其實,取得ARM架構授權的公司,過去已曾經兩度試圖進軍伺服器處理器市場,只是因為當時它們的產品性能仍然和英特爾的X86處理器有段距離,才鎩羽而歸。第一次是由2010年開始。當年,ARM和TI等廠商斥資4800萬美元,投資在一家小公司Smooth Stone。這家公司後來改名為Calxeda,並在2011年發表了基於ARMv7指令集的伺服器處理器EnergyCore ECX-1000。而在2010年底,另一公司Marvell亦發表了另一款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ARMADA XP。隨後,戴爾電腦(Dell)採用這款處理器,推出了稱為Copper的ARM伺服器。

當年的伺服器處理器市場,X86處理器的佔有率已經相當高,但仍未到近年的99%絕對壟斷局面(Intel佔95%,AMD佔4%),仍然有X86、PowerPC、SPRAC等幾種處理器架構並存。但奈何32位元的ARMv7架構的性能太弱,這次熱潮非常短暫,還未到2011底就已經落幕。

2012年,ARM公司的64位元指令集ARMv8架構內核開始對外授權,由於其性能相對32位元的ARMv7架構有顯著提升,重新掀起了ARM架構陣營進軍伺服器市場的興趣。Applied Micro、AMD、博通、Cavium、高通以及內地公司飛騰,都紛紛取得ARMv8架構的授權來推出伺服器處理器。

然而,堅持了幾年之後,這些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性能仍是給X86處理器比下去,大部分公司到了2018年都放棄了,只剩下飛騰和Marvell等少數公司繼續堅持。

但業內人士近期估計,ARM伺服器熱潮今年很可能會捲土重來。其中一個主因,是英特爾近年在提升製程技術方面多次出現樽頸,與大量承接ARM陣營的代工生產訂單的台積電形成強烈對比。英特爾自從提升至14nm製程之後,停留了差不多4年,到2019年底才提升至10nm製程。而它的7nm製程本來聲稱2021年開始量產,2022年大量投產,近日還宣布要再推遲至少6個月。

英特爾提升製程技術多次現樽頸

反觀台積電,其7nm製程在2018年就已經量產,5nm製程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大量投產。台積電更預料,其3nm製程可以在2022年上半年量產。ARM陣營借助台積電的精密製程,大有機會逐步挑戰英特爾在伺服器處理器市場的壟斷地位。

事實上,ARM近年針對伺服器的需要,推出了嶄新的Neoverse N1內核,號稱整數運算性能比其Cortex A72內核高出6至7成,關鍵雲端工作負載性能更高出2.5倍云云。

而亞馬遜採用Neoverse N1內核設計的Graviton2伺服器處理器在今年5月推出之後,網媒流傳一張圖表,顯示其性價比(每美元售價的SPEC測試得分)要比英特爾的Xeon Platinum和AMD的EPYC Naples高出4至5成。再者,近兩年又多了一批公司推出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除了剛剛提及的亞馬遜,還有Ampere,以及內地的華為、寒武紀,日本富士通等。

6月底,超級電腦500強排名榜《TOP500》公布,富士通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共同打造的ARM架構超級電腦「富嶽」(Fugaku)排名第一。這是首次有ARM架構的超級電腦入選該排名榜,兼且一舉登上榜首,不可說不令人震驚。

有業內人士預言,英特爾今年在全球伺服器處理器市場的佔有率,有可能會被ARM陣營搶去10%。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訴求下,內地電訊營運商近月已採購了不少ARM架構的伺服器。

明報記者 薛偉傑

[薛偉傑 科技觀潮]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