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個人理財 > 退休綢繆

加強退休教育 發揮黃金一代潛力

【明報專訊】45至65歲的黃金一代正為事業搏殺,但同時又要面對照顧年邁父母、年幼子女的難題,更要思索自己即將要面對的退休及晚年生活事宜。黃金時代基金會早前針對這「三文治世代」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他們在經濟規劃、身心靈健康上都需要支援。基金會創辦人兼主席容蔡美碧指出,社會應加強理財及退休生活的規劃教育、檢視中高齡就業需要,發揮出黃金一代的潛力,緩解人口老化的問題。

撰文:李凱茵

黃金時代基金會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合作進行「香港智齡生活調查2021」,通過網上問卷訪問了超過1100名黃金一代(45歲或以上人士)。調查結果顯示出有3個現象值得探討:

1. 約75%受訪者對目前儲蓄、未來財務狀况、應對財務危機及財務管理能力的滿意度只是一般,甚至不滿意;約40%受訪者更認為其儲蓄可能無法應付未來的醫療及長期護理開支;

2. 逾半受訪者基於個人經濟因素、貢獻社會、自覺仍有生產力等原因,退休後仍有繼續工作的意願;

3. 接近五成受訪者希望居家安老;反映晚年照顧服務,無論在日常生活、醫療護理、心靈健康及情緒支援的需求殷切。

力推投資教育 為長壽做好財務準備

根據調查結果,基金會研究團隊作出了以下的針對建議。有關財務上的擔憂,基金會提倡協助黃金一代增進金融理財知識與能力。容蔡美碧指出,受訪者特別不滿應對財務危機及財務管理能力。另基金會也進行個別小組討論,發現很多人不會自律地審視財務狀况。容蔡美碧表示,港人大多知道平均壽命延長的事實,但少有人會思考背後財務上的深層意義。例如,他們不會想到壽命延長了,生活開支也隨之增加,「基金會大力推動投資教育,就是要推動港人為長壽做好財務準備,讓這概念更加『入腦』」。

還有其他原因讓基金會認為有必要在香港推行更多的金融知識及理財教育:調查顯示有受訪者認為自己理解金融理財知識,但對照問題(control questions)卻顯示他們事實上對金融知識理解度不高;打工仔一般的強積金儲蓄額不高,導致欠缺管理意欲;受訪者的投資方法單一,幾乎七成是存款及保險,對較新型的財務管理方法,例如年金、逆按揭等認識不多。容蔡美碧指出,加深理財教育可助港人了解多元化的理財方法,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况及不同生命周期,作適當的投資及理財選擇。

鑑於不少受訪者希望退休後繼續從事具生產力的活動,基金會建議政府及企業審視中高齡就業政策。容蔡美碧表示,中高齡人士就業在其他老齡化問題嚴重的地區如歐洲及日本已推行多時,通常以兼職或彈性上班時間形式,或以顧問身分出任較高的職位。她相信,這種形式的中高齡就業,可跟年輕一代在工作上互補不足,並解決很多僱主都面對着的勞動力不足問題。

容蔡美碧表示,希望企業及政府都可以在中高齡就業上出力,例如企業應培訓不同年齡層的員工在同一空間合作;政府要鼓勵企業建立中高齡人士的友善工作空間等。她認為中高齡人士如能繼續從事具生產力的工作,對個人健康、情緒,對家庭及社會都能夠產生正面影響。

建議政府企業審視中高齡就業政策

除了職場,容蔡美碧認為黃金一代在居家安老的大趨勢中都可以成為一股助力。她解釋,既然黃金一代願意繼續工作,社會機構大可借助他們的經驗及專長,讓他們在照顧長者的工作上作出貢獻。除了送飯、上門進行健康護理等工作,黃金一代在職場及生活上獲取的新科技應用經驗,更可用於協助長者適應現今正大力推行的「樂齡科技」設備。

對於黃金一代自己的晚年,基金會建議要盡早做好身心靈上的準備。容蔡美碧指出,黃金一代到了50歲前後,應該要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希望怎樣度過,例如是入住安老院,抑或居家安老,還要積極蒐集資料,為有更好晚年生活做好準備。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沒有跟家人商量過後事的安排、預立遺囑及預設醫療指示。容蔡美碧表示,生死一向是中國人忌諱的話題,但新一代應該改變看法。她建議,黃金一代應趁着身體健康時,以輕鬆態度跟家人多談身後安排。除了了解父母的想法,也要把自己的意願告訴家人及下一代。

[退休綢繆]

金價市況
永豐金融集團
商品買入賣出
倫敦金2324.92325.4
港金2158521592
倫敦銀27.20527.245
鈀金1000.01020.0
鉑金902.5910.5
美電7.83177.8322
更新時間:2024-04-25 23:44
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資料由永豐金融集團提供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