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個人理財 > 退休綢繆

通脹升溫 iBond回報料反彈

【明報專訊】香港政府再推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定息維持於2厘水平,在通脹有機會重臨的時期,對於怕退休金被通脹蠶食的投資者來說,不失為一項有保證的抗通脹工具。港府早前曾披露今年會再推銀色債券,息口同樣跟通脹掛鈎,惟保底息較iBond高得多,合資格人士不妨預留彈藥靜待時機。

撰文 李凱茵

金管局上周三公布第八批iBond發行細節,年期繼續為3年,每半年派息一次,入場費1萬元,目標發行額150億元,視乎反應可加碼至最多200億元。跟以往一樣,利息分浮息定及定息,浮息部分跟隨最近6個月的通脹率上落,定息部分維持2厘,派息以較高者為準。

過往iBond派息一年低於一年

去年推出的第7批iBond今年首次派息,因為經濟受疫情衝擊物價沒什變動而觸及保底息,每1萬元債券獲派99.73元。不過,由於去年的iBond保底息調高了1至2厘,所以即使是iBond歷來首次觸及保底息,但派息仍未算最低。翻查過去的iBond派息紀錄,共有5次只有1厘多。

事實上,iBond的派息確實是連年下跌。第一批於2011年發行的iBond,全期派息共有1358.16元(以每1萬元計),第一次派息率更超過6厘,惟其後發行的每一批債券所派發的總利息都少於上一批。

市場普遍估計通脹正在來襲,就以美國4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為例,超出市場預期錄得4.2%,為12年以來最大增幅,連撇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都達到3%,為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因為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一般預期香港的通脹今年內都達到2%或以上。如此算來,iBond日後的派息有機會回升至2厘以上。其實,即使繼續派發保底息2厘,利息收入仍比現時的定期存款要高得多。

財政司長在2月底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曾經透露,今年會繼續發行專攻長者及退休人士的銀色債券,發行額不少於240億元,合資格認購年齡會由65歲降至60歲。

iBond一向深受香港人歡迎,例如上批發售額只100億元,但就錄得384億元的認購,認購3手的人獲全數分派,最多也只獲分4手。由於合資格抽iBond的人數遠多於銀債,即使兩者發行額相等,認購人獲配發的iBond數量仍遠低於銀債。再者,銀債的保底息一向都高於iBond,上一批已調高至3.5厘,浮息部分跟iBond一樣與通脹掛鈎,單以保底息計一定會優於iBond。所以,銀髮一族或退休人士認購iBond的同時,不妨預留資金等待銀債推出再行認購。

銀債保底息較高 宜預留資金抽

同以債券為投資目標,現時坊間有不少每月派息,息率高達8厘至9厘的債券基金。雖然同是投資債券,但投資高息債券基金的投資目的與風險卻跟iBond及銀債大相逕庭。iBond及銀債以保本、保值及抗通脹為目標,只要持有至到期日待港府贖回就可取回全部本金,屬於保守投資。投資高派息的債券基金,即使每月或每季穩袋高息,但由於基金價格有升跌,有機會賺息蝕價。另外,投資債券基金沒有到期日,也沒有保本的概念,計及利息及基金價格的總回報,可升可跌。

留意iBond二手市場交投是否活躍

再者,高息債券基金之所以能持續派出高息,有機會是基金經理為爭取高回報而投資於投資評級較低的債券,甚至是風險甚高的垃圾債券。另外,部分基金列明可運用酌情權由資本中支取股息,換言之是把投資者的本金當作利息般派發,此舉會導致基金價格下跌,投資者必須留意。

若論資金靈活度,高息債券基金最高,隨時可以買入沽出。iBond也有二手市場交易,持有人可分別透過港交所或以場外交易方式經市場莊家、配售銀行等買賣債券,但要留意交投是否活躍。至於銀債則沒有二手市場,持有人也不能把債券轉移至其他人,只會根據繼承法轉移至繼承人。另外,如銀債持有人希望在債券到期前出售債券,仍可向配售銀行或指定證券經紀提交提前贖回要求,即是投資者仍可在債券到期前沽出,但就不能透過二手市場買入。

[退休綢繆]

金價市況
永豐金融集團
商品買入賣出
倫敦金2321.92322.4
港金2156121568
倫敦銀27.29027.330
鈀金993.51013.5
鉑金908.0916.0
美電7.83007.8305
更新時間:2024-04-25 15:29
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資料由永豐金融集團提供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