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個人理財 > 基金特區

行健資產管理羅偉業:醫藥股價值需長線反映

【明報專訊】近期有不少醫藥及生物科技股包括昭衍新藥(6127)、諾輝健康(6606)等來港上市,加上新冠病毒疫苗正陸續於全球各地接種,都大幅推高行業估值。不過與消費、汽車等板塊不同,一般投資者較難理解藥物公司估值及前景,是次專訪行健資產管理投資董事羅偉業(Gideon),由他講解如何揀選醫藥及生物科技股。

目前,內地已經有超過1500萬名民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加上部分疫苗已經抵港,預期接種人數會持續上升。儘管如此,不少製造疫苗公司包括國藥(1099)、復星醫藥(2196)的股價卻未見大升。羅偉業表示,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股價一蹶不振。首先部分醫藥公司,位於內地的研究所獲得疫苗研發批文,但香港的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分銷工作,所佔利潤不多,甚或只有不足10%,因此難以提振公司股價。至於其他醫藥公司,原本生產許多不同藥品,疫苗只佔公司小量份額,因此亦難對公司盈利產生大影響。

市場上有多隻醫藥及生物科技股,往往一般投資者對醫藥行業不熟悉而錯失投資良機。羅偉業表示,觀察到一般投資者大多都是「跟風炒股」,普遍投資於市場熱炒的醫藥股或抽新股,「醫藥股與消費股有很大分別,消費股可以透過親身感受、留意市場動向作出判斷,相反醫藥股涉及技術層面,目前機構投資者會着眼於創新藥物公司」。

所謂創新藥物,是指未曾面世的藥物,要判斷藥物能否成功必須留意藥物研發管線,例如創新藥物研發到哪個階段呢?藥物研發屬於早期、一、二或三期,都影響公司估值。藥物研發屬於愈早期,表示失敗風險愈高,反之亦然。他解釋,最早期階段通常未申請臨牀研究,第一期研發階段主要針對藥物安全,藥廠會將藥物劑量提升至適合水平,第二、三期開始針對藥物對目標病種療效如何,觀察臨牀數據等。

若藥物研發屬後期 估值會較高

當管線第三期完成就可以申請新藥證書,針對第一至第三期管線他都會作出公司估值推算。「舉例來說,倘若藥物研發處於第一期,藥物價值100元,而成功率只有10%,我會將藥物估值定為10元,因為失敗風險比較大。相反,藥物研發至後期,成功率愈高,藥物估值亦提高。」另外,他亦會着重峰值銷售,意即銷售達到頂峰時,一年銷售額有多少。要了解峰值銷售,他會從多方面探究,包括藥物創新程度及成效有多大、可供使用的群眾有多少,以及市場是否已存在相同藥物等。結合上述因素再分析公司現金流、推算藥品估值,從而推算出公司實質估值。

他舉例說,PD-1抑制劑僅於5、6年前才獲得新藥證書,由於成效顯著,至今成為全球最大銷售藥物。當時是如何判斷銷售額呢?他表示,PD-1是一種比較廣譜的藥物,能針對免疫系統的療法,可應用的癌症高達10種以上,療效亦比舊藥明顯提升。因此,建議投資者需作出多方面資料蒐集及分析才作出相關的投資判斷。近日他正留意其他創新藥物,並表示市場上令人關注的新藥,例如整聯素關聯蛋白 (CD47)、KRAS標靶藥物、偶聯藥物(ADC),有機會成為廣譜藥物。

技術指標不宜用於創新醫藥股

他表示,一些技術指標例如市盈率(PE)、市銷率(PS),並不適用於創新醫藥行業,例如一些醫藥公司仍處於早期研發階段,甚至尚未申請臨牀研究,投資者難以估值。相反,一些傳統醫藥公司如百濟神州 (6160),由於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傳統及仿製藥物,因此投資者仍可以傳統指標推算公司估值。

近日,市場上有一些醫藥及生物科技新股升勢凌厲,甚至單日升幅超過一倍。羅偉業指出,很多時股價受市場氣氛影響,與本身估值不同步,公司實際內在價值,要長時間才能反映出來。「對於近日有新上市股份單日升超過一倍,究竟是市場錯誤,抑或公司或投行的錯誤呢?如果一日可以升超越一倍,為何上市前不提高定價呢?」他相信,公司會比市場更了解自身價值,若投資者只隨着市場風氣炒作,長遠會影響投資回報。

黃清瑤 明報記者

[黃清瑤 基金特區]

金價市況
永豐金融集團
商品買入賣出
倫敦金2213.92214.7
港金2055320561
倫敦銀24.72024.780
鈀金1001.51031.5
鉑金903.0913.0
美電7.82657.8270
更新時間:2024-03-29 00:09
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資料由永豐金融集團提供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