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碳中和成本增恐變另類碳稅 業界籲早作規劃

【明報專訊】香港上市及私人企業近年對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及氣候風險問題日益重視,隨着內地加緊推進2060年實現碳中和,會計業界人士提醒,在中港經營的上市企業務有需要遵守內地最新要求。另由於推動碳中和的成本日高,恐變成另類碳稅,該行建議業界早作規劃,並着手對ESG問責機制所需人手培訓。

市場趨重視ESG 納投資準則範圍

畢馬威中國商業報告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服務主管合伙人朱文偉指出,推動ESG的障礙在於企業是否接受ESG的概念及改變商業模式。不過,該行全球可持續金融事務聯席主席兼中國合伙人吳柏年稱,近18個月市場對ESG重視的程度已有改變,金融界、證監會及金管局均要求銀行及金融業作出與ESG相關風險披露,包括國外養老基金、主權基金等基金界亦有將ESG納入投資準則範圍,標普及MSCI等評級機構亦就ESG範疇給予評級。

在推進ESG同時,隨着香港及內地分別提出2050年及2060年實現碳中和,朱文偉指出,這已對在中港營業的公司產生影響,並表示:「就算內地推進碳中和的時間表與香港有異,在內地經營的香港上市企業都要遵守及留意」,他更預期內地的要求會愈來愈多,上市公司不得不防。

籲港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平台

業界落實碳中和時,減碳工具的成本正在提升,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下之排放配額碳價(EUA)更由2016年7月每噸4元歐元左右,5年內大升至近期約45歐元。吳柏年形容:「現時碳配額求大於供,已構成另類碳稅。」企業若定下減碳目標後未能落實碳中和,無論購買碳配額、碳抵消工具,甚至着手種樹、落實碳捕集及封存等,均見成本日高。企業將來或要在日常運作方面,因應減少派員飛行,甚至購置電腦、租用樓面、決定開會地點時,難免考慮更多碳足跡的問題,亦顧及到供應方有否做好減碳或ESG。他認為在這個情况下,具透明度及國際性的香港市場,應該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平台配合需求。

從公司管治角度看,朱文偉稱,儘管未有要求成立專責委員會跟進ESG及碳中和,但他建議,在公司架構內須有人問責、執行及持續監管,建立持續的架構、分權,同時達至上、下雙向溝通。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