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美國SPAC急退潮 基金界指供過於求 逾400公司正覓收購 集資涉逾萬億港元

【明報專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美國的新上市個案去年突然急增,但潮流似乎來得快,去得亦快,到4月份新上市SPAC數目卻按月大減九成。業界指出,這與美國證監會開口表明擬加強監管、SPAC供應過多,適合併購項目卻較少不無關係。有業界人士預告,今年尾至明年初恐有不少SPAC未能物色項目而清盤,提醒投資者切忌高追。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據網站SPAC Analytics數據則顯示,2020年SPAC上市宗數及集資額分別大升3.2倍及5.1倍,而2021年至今仍未過半,新上市SPAC 308宗、融資999.05億美元,已分別再增長24%及20%。不過,正當香港及新加坡市場研究引入SPAC機制,另有數據卻顯示SPAC正在急速退潮,4月份在美國上市的新SPAC只有10宗,較3月份的109宗大減。目前市場上仍有428家SPAC正尋找收購目標,涉及的集資金額達1387.24億美元(約1.08萬億港元)。

4月美上市新SPAC僅10宗 按月減九成

對冲基金Argyle Street Management執行董事黃科凱稱,近月SPAC市場遇冷風,與短時間內太多SPAC湧現,卻沒有很多適合收購的項目供併購有關。他指出,近期甚至見到不少SPAC競逐同一項目,最終收購估值對投資者而言「不能說好及公平」。匯澤亞洲投資創始合伙人王幹文亦則認為,美國監管機構最近提出加強監管、以及家族辦公室Archego「爆煲」帶來的市場波動亦不無關係。

美證監擬加強監管 兼缺收購項目供併購

王幹文形容現時是「美國SPAC市場最差時刻」。他舉例指匯澤近期籌組的SPAC Ace Global 融資額為4000萬美元是「還好」,在物色規模適合合併的項目,以及吸引投資者參與都較具彈性。他認為,集資規模更大的SPAC遇更多困難,惟目前內地科創板監管收緊下,美國SPAC市場在未來一、兩年仍可吸引亞洲及內地企業上市。

去年美國SPAC市場平地一聲雷,不但吸引城中富豪如電盈(0008)主席李澤楷、新世界(0017)副主席鄭志剛等參與籌組,亦引起香港投資者關注。黃科凱認為,香港鄰近中國市場,有條件發展SPAC,但他提醒投資者,以現有SPAC機制,投資者有權要求贖回免受跌價風險,但性質始終與抽新股不同。他說難言SPAC是否適合一般散戶投資者,強調投資者應了解箇中運作及風險。王幹文則指,美國SPAC上市一般以10美元定價,招股時一般散戶不能參與。他建議在SPAC未宣布收購前,在二手市場只宜於11美元以下入市,不宜高追。無論SPAC將來在美國還是香港上市,他認為投資者都要熟讀招股及合併文件、了解估值。就算今年至今未見有SPAC清盤,但是隨着今年尾SPAC併購大限將至,他提醒投資者要提防屆時陸續有SPAC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