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王于漸籲重售公屋 解封5.8萬億資產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爆發約一年,重創本港經濟,物業市場亦受拖累。港大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港經濟累積多方問題,認為是時候檢討長遠政策,他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提出,管理私人市場的房屋需求,以及重提向公屋租戶出售尚未出售的公屋單位,藉此解封5.8萬億元資產,相當於超過兩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或10年的政府財政開支。

王于漸建議,向公屋租戶出售尚未出售的公屋單位,售價相當於市價二五折,將出租公屋單位重新分配,並提升其使用效率,並能在整體公屋單位數量不變下,有效加大公屋單位的供應量,預計可帶來5.8萬億元收益,相當於超過兩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或10年的政府財政開支。「香港正面臨最嚴峻的經濟衰退,租置計劃能讓眾多低收入公屋住戶,以低於市價的折扣獲取資產,減輕本港人口經濟不均及不穩,由公屋住戶產生的財富效應,將能促進總開支,協助本港經濟復甦。」

程騰歡:是時候檢討物業辣稅

負責撰寫私人房屋政策建議的港大經濟學副教授程騰歡表示,政府自2010年11月起,先後推出3項物業交易稅,分別為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將炒賣需求轉作投資需求,同時亦減低非本地人對房屋的需求,從而令樓市降溫,但有關交易稅款只是令買家將物業持有期從短期延長至較長期,實際上短期減少房屋供應。

程直言,額外印花稅已推出逾10年,是時候檢視一系列措施的成效,對未能奏效的措施應予以修正。他又指,本港實際物業稅率偏低,如自2007至08年度起, 每年都有差餉寬減、物業修葺及支出亦有法定免稅額,按揭利息供款亦可扣稅等,難以成為壓抑房屋投資需求的有效工具,因此,取消住宅物業的各項扣稅和補貼項目會更奏效。

他還建議,提高恆常物業稅如差餉以取代辣稅。「目前差餉是現時的應課差餉值的約5%,較1998至99年度歷史最低紀錄僅高出0.5個百分點,而1984至85年度前的差餉更是雙位數,歷史高位是1976至77年度的18%,因此,建議調高差餉至15%作為管理房屋需求的政策工具,假若15%仍未奏效,就應進一步提高差餉率。」他補充,若香港永久居民的自住業主,則可獲豁免。

明報記者 甘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