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富蘭克林McCulloch:美生物科技股前景佳

【明報專訊】生物科技股是今年港股焦點之一,除了藥明生物(2269)成功「染藍」為恒指成分股外,2018年10月始上市、暫未有盈利的信達生物(1801)股價亦勁升逾倍,市值現高達800億元。富蘭克林股票集團研究部總監及基金經理Evan McCulloch表示,全球人口老化及醫療科技創新等利好因素的確為生物科技股帶來重大投資機會,惟旗下基金主要投資於美國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因為其質素較佳、估值亦較亞洲同業低。

在《Money Monday》第192期(去年4月1日出版)封面故事,宏利資產管理環球康健護理策略首席投資組合經理Steven G. Slaughter在專訪表示,內地65歲或以上人口佔整體人口比例將在30年後上升兩倍至25%,帶來重大醫療產品及服務需求增長,他尤其重視針對不治之症研發創新藥的生物科技企業;另外,該封面故事亦由藥明生物及信達生物管理層親述業務發展前景。訪問見報以來,藥明及信達股價分別勁升147.0%及100.3%。 

記者相信,醫療科技在全球股市均是中長線重大投資主題,因此今期封面故事亦請來管理「富蘭克林生物科技新領域基金」的McCulloch分析箇中投資機會,他表示,有三大結構性利好的主題推動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繼續增長,當中包括:

 (1)全球人口老化──在全球而言,隨着二戰後近20年嬰兒潮(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一群已踏入中年,不論發達國家或新興市場均正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表1),而由於醫療科技進步,人類的壽命更長,這批正在與日俱增的老年人口更加需要個人護理的產品及服務(表2),當中包括藥物;

 (2)更多科研投入──隨着人類對生物學有更深入的認識,以及對新療理愈來愈大的需要,生物科技及製藥公司正投入更大的科技研發經費,以製造嶄新藥物平台以支持未來增長;

 (3)新一輪創新潮──相信生物科技行業正處於新一輪創新浪潮,由對生物學及醫療生技有更深入的了解所推動,近年已研究出某些可治療過去屬不治之症的新藥,以及在不同情况下提供更佳的治療方式。

過去10年 研發開支收入升逾3倍

 事實上,美國不少上市生物科技股將上述有利行業的趨勢轉化為收入增長。McCulloch指出,美國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成分股在生物科技行業平均研發支出由2009年的5300萬美元增長逾3倍至2019年的2.01億美元,期內每股收入亦同樣勁升逾3倍至5.59美元,故此在美股標指不同行業中,過去10年亦以生物科技股收入增長屬最快(表3)。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McCulloch認為,新藥臨床測試的時間表延長及審批減慢、藥物銷售放緩及新藥推出延遲,以及行業收購合併活動減少,均是難以避免的;但McCulloch強調仍然看好美國生物科技行業的前景,原因是上述提及的三個全球大趨勢長期仍會繼續。 被問及亞洲生物科技股的投資價值,McCulloch認為,美國生物科技股整體質素較佳,即使亞洲也有些優質生物科技股,但估值卻十分貴,故此旗下基金主要投資美國生物科技股。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