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新加坡銀行霍慧敏:受外圍影響較小 A股看俏

【明報專訊】去年恒指跌14%跑輸全球其他股票市場,惟踏入2022年即有轉勢迹象,連續3星期跑贏美股及歐股。新加坡銀行中國股票策略師霍慧敏預期,恒指年內有機會上升至26,500點水平,主要受惠環球央行加息。不過美國聯儲局加息可能會為市場帶來波動,因此更看好與環球股市關連度較低的A股,當中尤其看好新能源、新基建及減碳排放等板塊。

近日市場較關注聯儲局加息議題,事實上,去年英美等國已提出或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包括加息、縮減資產負債表等。相反,中國貨幣政策趨向寬鬆,歐美及中國貨幣政策分歧,相信會對中港股市有一定影響。霍慧敏表示,疫情期間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美國負債由2020年第一季的5.2萬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GDP)24%,上升至近期的8.8萬億美元、佔GDP約38%。在龐大的負債下,預期聯儲局今年會加息4次,每次加0.25厘,今年3月將會首次加息,同時可能會縮表。

憧憬多國央行加息 港金融板塊料跑贏恒指

此外,英倫銀行早於去年12月加息,預期在高負債的情况下今年亦會加息3次。霍慧敏指,由於多國央行加息,新加坡銀行早於去年底增持全球金融板塊,包括香港銀行股及保險股,她預期今年香港金融板塊料跑贏恒生指數,反映市場憧憬加息。

她又指,金融板塊升浪或會延續至2023年,並引述坊間研究報告解釋,整個周期將會加息8次,由此推斷今年僅處於加息周期的初段,此情况下,金融板塊可再看高一線,「再以2015年底至2018年初的加息周期來看,當時香港銀行股估值提升接近一倍,市帳率由0.7倍上升至1.3倍,推斷金融板塊可看高一線」。

除了看好金融板塊,霍慧敏指今年投資要跟着國策走,並看好以下4個板塊。第一是碳中和,在中國的十四五規劃中設定許多目標及指引,來達到碳達峰及碳中和;第二是新能源汽車及整個產業鏈,都是減碳排放的其中一個重點,這兩個投資主題將會相輔相成;第三是新基建,產業鏈提升以迎合十四五規模提及的工業自動化,當中包括晶片投入及提升;第四是消費板塊,但要待今年下半年才有所反彈。

「今年投資跟着國策走」 留意碳中和新能源新基建消費板塊

她解釋,在去年高基數效應下,今年上半年消費板塊會處於弱勢;其次消費行業有延遲效應,行業走勢牽涉市民財富效應、收入提升等因素。及後,今年第一季會舉行冬奧及兩會,預期清零政策持續,對餐飲、零售企業都造成影響。不過內地年內很可能會持續寬鬆及減息政策如稅務寬免,以刺激市民消費,但要時間才可看到措施成效。若今年下半年疫情緩和,可再進一步刺激消費行業。

對於中國財務政策,霍慧敏相信不會有進取的寬鬆政策,不過看到政府關注經濟下行壓力,因此存款儲備金率可能有下調空間。值得留意的是,地方政府專用債去年額度為3.65萬億元 (人民幣.下同 ),用作投向交通基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衛生健康、教育、養老、文化旅遊等產業,惟去年只使用2.4萬億元,餘下1.2萬億元連同2022年新一輪額度,可帶來4.8萬億元資金,資源股會受惠。

地方專用債投向基建 資源股受惠

「在整體大環境及政策下,首選偏好A股市場,其次為恒指,最後是MSCI中國指數。」她續稱,A股市場對國策敏感度較高,相信3月份舉行的兩會,將會對不同行業提出支援措施,以刺激經濟及穩定增長。在十四五規劃及共同富裕的大前提下,會令更多國內企業受惠。而A股市場與其他海外市場關連度都較低,故即使美國減少買債令環球投資市場波動,對A股影響亦會相對較小。

至於港股市場方面,本月首3星期,恒指跑贏美股及歐股,霍慧敏指出,主因是金融板塊比重佔恒指約37%,市場憧憬銀行股直接受惠加息周期所致。雖然港股首3周升勢如虹,但未來更看好A股多於港股,因互聯網股佔恒指很大比重,去年互聯網板塊估值及盈利回調不小,但上周,內地政府部門新增不少落地措施,如對互聯網銷售作出明確指引,相信會令行業再出現波動,影響港股走勢。

此情况下,若科技股估值及盈利增長上升,恒指上望26,500點;但由於內地有更多互聯網相關措施推出,市場需要更多時間來作盈利預測,因此未來科技股業績期間,行業或會有進一步調整,最壞情况恒指或低見23,400點,當業績期過後,內地有望推出更多保增長的政策。

黃清瑤 明報記者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黃清瑤 基金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