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富蘭克林鄧普頓黎邁祺: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增 中資醫藥股前景看俏

【明報專訊】恒指上周回升383點或1.59%,扭轉此前連跌兩周弱勢,藥明生物(2269)、中生製藥(1177)及石藥集團(1093)等藍籌醫藥股股價悉數向好,今期封面故事由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股票團隊高級副總裁兼基金經理黎邁祺及安捷證券代理研究部主管宋木分析最新形勢。黎邁祺表示,中國現時面對人口老化,對醫療產品及服務需求與日俱增,看好具備創新能力的中資醫藥股;宋木也認為,優質中資醫藥股股價經過上季調整後,投資價值現已重現,看好藥明生物、信達生物(1801)、百濟神州(6160)、康方生物(9926)、中生製藥及翰森製藥(3692),而醫療器械股目前整體估值亦吸引。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受內地政府實施集中帶量採購政策或令藥品價格持續下跌陰霾困擾,中資醫藥股股價上季大部分時間均出現調整,惟作為藍籌的龍頭股藥明生物、中生製藥及石藥上周股價分別上升7.39%、2.87%及0.43%,帶動恒指亦回升383點或1.59%,該板塊後市何去何從?

富蘭克林鄧普頓黎邁祺分析,內地政府希望在醫療領域降低價格並非新鮮事物,集中帶量採購政策早於2017年至2018年已開始實施,背後理念是內地正面對人口老化,由此帶來的醫療產品及服務需求亦會上升,過去的問題是內地不少藥物也需要依靠入口,價格昂貴,而政府應對的策略是希望在生物科技此領域培育一批具全球競爭力的本土公司,研發生產藥物滿足內地需求;並且頗成功,過去幾年內地生物科技企業在癌症領域的醫療方法不斷進步,而且與西方同業有很多研究及合作,故他相信,即使內地政府希望降低整體醫療成本,仍會繼續鼓勵生物科技的創新,該板塊仍有不少投資機會。

國策聚焦科技創新減碳環保

除了中資醫藥股,黎邁祺指出,富蘭克林鄧普頓目前亦看好中資科技、工業股及新能源股,原因是內地政府正推動科技創新及減碳環保,有關股份獲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由黎邁祺管理的「鄧普頓中國機會基金」截至8月底的最大持股是天賜材料(深:002709),它屬於廣東省自主創新百強企業,主要經營鋰電池材料及特種化學品等業務;排第二的欣旺達(深:300207)則以鋰電池模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為主營業務;排第三的中穎電子(深:300327)則是專注於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及鋰電池管理晶片領域的晶片設計公司(見表),三大持股分別在深圳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而且均與科技創新及減碳環保等投資主題相關。

至於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初在中國國際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通過視頻宣布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黎邁祺分析,內地現已分別設有上海科創板及深圳創業板,過去多年成功孕育不少科技公司,估計北京證券交易所未來也會成為科技公司上市及融資之地,定位則以服務中小企為主。

加強監管科網龍頭 擴大整體潛在市場

內地政府於今年下半年以來先後收緊科網、醫療、教育及內房等多個行業的監管,相關上市公司股價顯著調整,當中,騰訊(0700)、阿里(9988)及美團(3690)現時分別佔恒指權重8%、8%及6.9%,中資科網龍頭股股價何時見底回升,對恒指走勢舉足輕重。

 黎邁祺表示,目前不少投資者均在關心一個問題——「隨着中資科網龍頭股業務被嚴格監管,它們日後會否變為公用股,只可賺取准取利潤?」他則認為不需要如此悲觀,指內地政府加強監管平台型科技公司,只是希望反壟斷,擴大整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假如有關公司繼續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及服務,仍然可以取得合理利潤。

內地未來15年GDP倍翻 長線投資機會仍多

由於內地現正處於密集的政策變化時期,目前投資中國股票、特別是互聯網公司所要求的風險溢價會無可避免地增加,相對應的是估值及股價下跌,黎邁祺認為,此情况料屬短暫。他解釋,內地政府近月強調促進社會「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政策方向料並非要均富(even prosperity),而是適當地進行財富重新分配,消除社會的不平等,爭取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社會中弱勢一群不被忽略;雖然此舉或會令中短期經濟增長放緩及為個別上市公司盈利帶來壓力,但他相信,內地政府仍致力以發展長遠、可持續的增長,從而實現2035年GDP較去年翻倍為目標,而在此「繼續做大蛋糕」(continue to grow the pie)過程中,中資股仍能夠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不錯的投資機會。

中資股表現與政治周期關連性強

邦德資產管理首席投資主管梁江在上期封面故事預測,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二十大)料於明年10月下旬舉行,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故他十分看好明年港股表現,預料將重現大牛市,「2017年是中共十九大,明年便是中共二十大,選民都是看經濟及股市表現去投票的,所以我覺得隨着明年內地經濟增長及企業盈利向好,港股會出現大牛市」。

黎邁祺也有類似看法,指中資股股價與內地政治周期有頗強的關連性,是投資者必須要注意的特點,由此推斷,他不相信內地政府會無止境地收緊監管,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更多監管細節出台後,投資者便可以評估在新監管環境下對相關上市公司盈利的影響,「其實內地政府加強監管不一定對投資者是壞事,例如個別平台型互聯網公司過去予送外賣員工的工資太低了,並不公平,從環境、社會與企業管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SG)角度,這本身也是難以持續的;又例如我作為消費者,也不會喜歡自己的消費數據被操控及分析,然後被推介購買某些產品及服務。所以我也理解何以內地政府要加強監管,在新的監管框架下會列出企業哪些可以做及不可以做,企業在此環境下繼續營運及賺取盈利,更符合消費者的長期利益」。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