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久利生

【專欄】談一隻叫李小加的治港主題ETF

2020年都來到結尾了,大事就不要回顧吧。不少人甚至想塗白改過,但歷史終歸是歷史,總不能輸打贏要,倒不如換個題目,數近十載的金融風雲人物,本周離任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總榜上有名吧。

平安夜筆者途經中環站至香港站的通道,看到兩邊又有大型ETF廣告,那一兩個像潔淨能源呀電動車呀的主題,一開始便買入的話應該有不錯回報,可惜的是此刻ETF仍只是香港與內地互掛,而非正式互聯互通,或許會是李小加港交所任內的未竟之志。

儘管不會因為答「N屆都不選特首」而被人N年都回帶,但「你覺得我心臟很強大吧」也難免讓人有巧言令色之感。要繼續做金融業同時又當中環人,符合者至少可以由交易廣場沿行人天橋海濱長廊排到西環中聯辦,但literally真實答案是否再簡單不過是財政司司長?

本欄對於林行止先生早在李小加表示不續任、提前離職前已作出前瞻分析,並「欽點」李小加當下任特首,自然十分佩服,並認同三點:一、母語為普通話兼通美語;二、中國金融證券改革開放的最早實踐者;三、才61歲之齡,是支持李小加升官的最大本錢。但除此以外,筆者觀點卻略有不同。

單是邏輯推論也可輕易看出,若能循序漸進的話,先由財爺做起,進入公共政策系統建立管治威信(雖然沒多少人會質疑其金融證券能力),再等個四、五年才「順利過渡」至特首,安排更為妥善;加上其過往在公開場合談笑風生,往往能以英語來引導普通話,溫水煮蛙,傳媒以至觀眾(市民?)較易被融入,至少可沖淡例如澳門普通話班子治港的反感。 

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但眾所周知,立法機關對本地財金政策的議政質素差到沒多貶值空間。如何與內地更緊密地融合,似乎仍留有不少空白地帶、或未觸碰的地方。李小加如當起財爺,要如何挑戰自己,進一步促成金融「三權(港交所、證監會、金管局)合作」 ,處理港交所和證監會的競合關係、鬆緊角力確實最為人關注,但筆者感興趣的反而是金管局作為de facto央行的技術部門,由AO出身的技術官僚來話事是最為適合,但在跨領域、跨資產(數碼資產)高度融合的大勢下,其聯匯式的獨立性(金管局的AO逃亡潮應是各局最低的吧)又可以維持多久?

政治是半個交易日都嫌長,畢竟從客觀政治現實及林生的重量級分析的時機而言,李小加直接任特首的機會仍大於做財爺。而他的入閣,則再次印證香港「澳門化」已是不爭事實。先不談橫琴要設立澳門證交所,因為此舉仍走不出掛人民幣牌頭的國家級發展戰略,即雄安、浦東、前海的新區舊套路,更關鍵的是體現地方行政班子的組成將有大影響,立法會將來的變化自不待言。橫空組成的紫荊政黨,一人一股的明日大嶼,在在令人傾向相信又是特首二選一、劣幣驅逐更劣幣的慣技。

說起李小加,本欄之前把他稱作小加速師,並非戲言相反是讚譽有加,以表其實踐三年又三年的策略目標、帶領港交所破頂有功,並可望複製到更廣更闊的泛政治交易所。其在(冷?)處理本土利益可謂駕輕就熟,猶記得他未到任前,已傳出這位來自摩通中國的主管轉投港交所,當時筆者有機會向他問及,上任後將如何處理好與本地券商的關係,事關周文耀與一眾經紀本已十分稔熟,李小加本身卻明顯有帶領港交所「走出去」的任務在身(多年後也真的冒進地提出收購倫交所!)。李小加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事隔超過十年,他又會如何以國家大局為重,要引領香港「走進去」?

另一較不為人知的是關於李小加的「代表作」- 互聯互通。雖然表面風光,但由於在操作上變相「打破」了(資本管制-穩定匯率-獨立貨幣政策的)三元悖論,對中國的金融外交絕對是茲事體大,執行上無形中繞過了特區政府,是以有傳聞指在開通前,李小加便曾為此重大政績紅利與時任特府最高層擦出不少火花,the rest is history,李小加最終仍能一吐烏氣,將滬深港通寫入自己的CV。

不少財經記者特別是電視台的都會同意,「扑咪」最怕遇著陳家強同李小加,因為同樣難搵soundbite,前者可能講足五分鐘都沒半句用得著,後者卻句句搶耳到可即時播出街。當然,除了個人作風有別,身份位置不同也有影響,如何避免在此刻形勢一不小心「講大咗」,可能是同樣身處中外關係、國際前線的李小加今後要時刻注意的,無論你姓資姓社都好 ⋯ 而這隻主題ETF最終是track住像他這樣的新香港人溢價,還是加倍反向的舊中環人內在值 ?就拭目以待吧,假若你的心臟也夠強大。

久利生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