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何國良

何國良:股價來去快 忌孤注一擲

【明報專訊】市場如果從指數上看,並沒有太多的波瀾,也沒有前周的那種單日轉向的氣勢。但你從個股出發,就出現不少令人熱烈討論的話題。首先當然就是港股股王又突破了一個股價整數的關口,曾一度受政策改變的影響,股票在兩年前突然之間失去原有的光芒,當時有不少的報道都懷疑公司的高增長期已過。直至疫情的出現,「宅」文化成為大家確信的一項疫後新結構趨勢,再加上公司自身各項投資都均為疫情受惠行業,在水漲船高下,大家更見公司的投資價值,怪不得有海外知名經濟雜誌,形容公司已經成為電玩界別中的超級隱形霸主。

「宅」文化成疫後新結構趨勢

另一個成為市場話題的是一隻芯片相關股票。它近月股價表現突出,自然成為大家的焦點,但它的股價背後一層更深意義,來自它經過十多年的歷程,終於回到當初上市價格去,為原始股東吐了一口烏氣。在中美摩擦引發科技壁壘,結果市場願意押注於自身的科技公司,背後在基本面上再多一層本地科技替代進口的遠景,筆者不禁問:是否真的時勢造英雄?以上兩個市場焦點雖然都有着其自身的個股因素,但當中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市場都認為兩者都會是未來全球秩序新局面和疫後社會新模式的受惠者,因而有愈來愈多的「信眾」參與其中,形成這段時間股價的輝煌。

美股散戶參與比例上升不少

提起「信眾」,令筆者想起有券商曾發出報告,指出近期在美股有個現象:散戶的參與比例上升不少。他們利用一些散戶常用的股票投資應用程式做了些統計,他們發現利用這些網上平台參與股票買賣的戶口數量急增,平均每天交易宗數,由過往長期平均的200萬,升至最近的800萬。而且以他們綜合持倉的股票計算表現,表現更勝市場指數。

當散戶參與度高,往往都會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至少,在《大時代》中的方展博是這樣告訴我們。而且,2015年A股「大時代」時,我們亦看到參與的股票戶口數量亦有急升,有人因此亦認為這因素為日後熔斷的一幕埋下了伏線。

但有趣地,在今次的市場演變中,亦有人認為散戶參與度的提升是合理的。首先,由於政府正積極利用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不少政府所發的支票都送到市民手上,同時,在社區上的社交距離措施仍未消除。因此,利用網上平台把新增資金往股票市場送去,可說是一個可預期得到的現象。而且,他們雖有買些異軍突起的有爭議股票,但整體都以一些市價超級大的科技龍頭為主要投資對象。對這些股票而言,迫使他們參與率高,但要奪取股票定價權就沒太容易了。對筆者而言,我並沒有對普羅投資者存在什麼偏見,而且經常強調「高手在民間」。不過,當大家樂在其中時,往往容易忽略了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

因此,在未來一段市場波動大的時間,大家絕對要量力而為,切忌all-in孤注一擲。因為股價可以來得快,去亦快。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