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新股巡禮

先瑞達產品發展領先 研發成熟

【明報專訊】近月本港新股市場興起一股「血管介入」風潮。歸創通橋(2190)、心瑋醫療(6609)、繼而到最新登場的先瑞達醫療(6669),都是從事血管介入醫療技術。不同的是,先瑞達目前主要專注於腿部血管疾病,擁有絕對的市場領導地位。公司早於2016年開發推出了中國首款外周DCB(藥物塗層球囊)產品,去年集團收益已錄得1.93億元(人民幣,下同),業務研發過程相對成熟。

撰文 盧嘉偉

先瑞達今天中午截止認購,集資最多16.3億元。股份將於下周二掛牌。保薦人有中金及摩根士丹利。是次集團發售6860萬股,按發售中位價,以及未行使超額配售權前,單是13家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股份便佔去51.3%。加上截至上周四市場消息孖展認購已獲逾150倍認購,貨源相當緊張,估計最終中籤比率可能偏低,以孖展認購者宜仔細計算利息成本。

中籤比率料低 小心計算孖展息

先瑞達目前主要從事外周血管(指心臟或大腦以外血管疾病,常見的見於下肢)介入醫療器械。目前正研發32款產品(4款已推出市場),涉及心腦血管、腎內科、男科,產品全面。早於2016年,集團便開發並推出了中國首款外周DCB產品,比起心脈醫療(688016)研發的第二款同類產品領先約4年的時間。按去年收益計,集團首款外周DCB產品於中國外周DCB市場中取得86.9%市佔率。

傳統球囊擴張治療(俗稱的「通波仔」),通過球囊中充盈液體以實現擴張血管效果,但缺點是擴張血管期間易造成血管內膜撕裂、縮回及內膜增生導致血管再收窄。DCB藥物塗層球囊,是通過釋放抗增殖藥物到血管壁,抑制血管內膜增生以及再狹窄,達至更佳的醫療效果。集團目前兩項核心DCB產品:AcoArt Orchid® & DhaliaTM及AcoArt TulipTM & LitosTM分別用於治療股淺動脈(SFA)及膕動脈(PPA)病變(前者位置於大腿、後者位於膝頭),以及防止膝下(BTK)動脈狹窄及閉塞,也是說目前集團已售產品專注於下肢血管介入。

DCB產品市佔率高達87%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中國下肢DCB產品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42億元,至2024年增加至1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55.1%。

行業前景樂觀,報告同時指出,截至最後可行日期,中國市場僅有四款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SFA及PPA病變的DCB產品,先瑞達正是市場的絕對領先者(86.9%市佔率);另外,先瑞達的AcoArt TulipTM & LitosTM為首款及唯一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BTK DCB產品,甚至暫時未有其他BTK DCB在研產品持續做臨牀試驗。集團預期在BTK DCB市場的領導地位至少5年。由此可見,先瑞達目前專注於下肢血管介入的策略相當成功。

招股書提及「採購政策風險」

正由於集團商品化進程相對其他競爭對手為早,故業績方面,集團去年收入已達1.94億元,毛利1.64億元,按年同樣升55%;今年首季,收入5332萬元、毛利4668萬元,分別按年升1.72倍及近2倍、毛利率87.5%、同比擴張8.1百分點。雖則研發開支及上市開支大增,令集團去年全年及今年首季分別錄得4429萬元及4001元虧損,但相對其他「B牌」企業,先瑞達已有一定收入規模。

當然,近來市場熱話「監管風暴」,先瑞達亦難以百分百擔保能「倖免於難」。招股書提及,國內制訂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政策,可能於日後涵蓋集團產品,令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目前相關採購政策只適用於冠狀支架產品,同業微創(0853)月初發出盈警,指盈利下降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冠脈支架全國集中帶量採購政策帶來的降價影響。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