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新股巡禮

心瑋醫療 產品推進速度快

【明報專訊】繼歸創通橋(2190)後,同樣從事神經介入、心臟醫療器械,主攻治療腦卒中(腦中風)及心血管病患的心瑋醫療計劃來港上市,消息指集資約23億元。集團成立至今只有5年,去年已有4項研發產品推出市場,更預計今年內能商業化9款在研產品。

撰文 盧嘉偉

從事中國神經和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歸創通橋月初掛牌首日便急升40.5%,截至上周五止,累積升幅仍有接近18%。成績如此秀麗,自然令市場對同業心瑋醫療有所寄望。心瑋已通過上市申請,有機會短期內開始招股,是次集團集資所得,主要用於改善核心產品、其他在研產品管線的研發能力、及透過內部研究繼續擴充生產組合,以及一般資金用途。聯席保薦人為高盛及中金。集團於之前曾進行過5輪融資,先後引入復星醫藥(2196)、國投創合及新加坡淡馬錫等多家機構投資者為股東。

機構投資者包括復星醫藥淡馬錫

心瑋和歸創業務的最大分別,是集團沒有歸創的外周血管介入(指心臟或大腦以外血管疾病)產品研發。集團成立於2016年6月,發展至今在中國擁有4款商業化產品及19款在研產品,其中3款產品已完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註冊。兩款核心產品:Captor取栓器械及左心耳封堵器,前者已推出市場;後者則正待NMPA註冊審查。集團預計,今年能商業化9款在研產品;並於明年至2025年商業化另外10款。整個產品線針對治療及預防「缺血性腦卒中」(包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及顱內動脈狹窄、即指腦血管閉塞)及「出血性腦卒中」(即腦血管破裂)的治療。

成立5年 已有4款產品商業化

2019年,腦卒中是中國人「頭號殺手」,主要是人口老化所致,同年患者數目達1480萬人。而目前治療腦卒中主要有三種療法:藥物治療、開腦手術,以及神經介入技術。目前神經介入治療的安全及療效已獲得確認,與前兩者療法相比,神經介入不論是治療效果及副作用都有較佳表現;亦由於屬於微創手術,不會造成大傷口、減少感染風險,亦加快患者康復進程。

腦中風乃中國人「頭號殺手」

由於神經介入技術日趨成熟,中國的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的市場規模估計由2019年的6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至2030年的489億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21%。市場增長迅速,自然吸引更多人加入戰場。如心瑋目前的核心產品Captor取栓器械,於2019年能提供同類型產品的參與者僅有4家,3家為國際企業、1家國內企業。而第一的(國際企業)市佔率便達50%;但至目前為止,有提供同類產品企業便增至8家,國際公司及國內公司各佔一半,心瑋便是其中一家新加入市場的國內公司。另一家國內公司正是早前上市的歸創、其核心產品:「蛟龍取栓支架」,正是心瑋Captor直接競爭對手。

而心瑋的競爭優勢,是國內唯一一個提供全套支架取栓術器械的市場參與者,意思是其器械、集合「取栓器械」、「封堵球囊導管」、「遠端通路導管及微導管」多種功能於一身,令手術過程中,由介入取栓支架,伸入遠端及微導管至血管病變處,捕捉、移除及最後吸出帶走凝塊,全部可「一氣呵成」完成。既能令手術時間縮短,亦免除因品牌轉換可能產生的器械兼容問題。

倘納集中採購名單 定價恐大幅下跌

由於去年心瑋開始有產品商業化,因而首次錄得收益1456萬元。而今年首季集團收入1362萬元。同期,由於集團支付管理層及員工股權結算股份獎勵開支增加,以及因銷售及分銷開支隨產品陸續上市而大增,令虧損擴大至3980萬元,而去年首季及去年全年虧損分別為911萬元及2.14億元。

至於集團主要業務風險除了上文提及的市場競爭。政策及專利權訴訟亦值得注意。於2021年中國開始啟動集中採購試點計劃,以通過省級團體採購來規範醫療器械的價格。當中冠脈支架於去年11月被納入集中採購計劃範圍,導致冠脈支架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心瑋於初步招股文件中表示,旗下產品暫時並未納入集中採購範圍、同時集團亦預期於中短期內不會被納入集中採購。但要留意一旦其產品獲納入集中採購計劃,面臨定價將大幅下跌風險。

留意Captor捲入侵權訴訟

另外,今年4月,心瑋收到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有關其競爭對手,美敦力(MDT)針對集團若干知識產權侵權索賠的通知,指控心瑋在中國製造及銷售的Captor,侵犯了美敦力持有的兩項中國發明專利。心瑋指已聘用律師抗辯,並分析美敦力不大可能在知識產權侵權索賠上勝訴。但「最壞情况」是一旦獲判敗訴,除要向美敦力作出賠償,集團亦要在中國市場完全停止銷售Captor及銷違存貨、並要重新設計Captor。對集團業務可算是根本性打擊。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