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李曉佳

李曉佳:金管局棄提警示 改為唱好

【明報專訊】上期《財經澡堂》提到積金局刻意淡化以「永久離港」為由申請取回強積金的數據,其實欲蓋彌彰的又何止積金局,另一金融監管機構也保持隊形,摒棄應有的審慎態度,營造歌舞昇平的現象。金管局上個月底發布的一篇《匯思》,竟然把香港家庭負債佔GDP比重升至新高的事,描繪為「家庭信貸質素良好」,而撰寫匯思的更是一向關注民生議題的劉應彬,尤其使人失望。

上月底金管局公布的報告顯示,本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20年上半年的85.2%進一步上升至下半年的90.2%,創出高位。不知是否擔心數據會引起關注,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現已升任為副總裁)在數據公布前撰寫《匯思》,竟然指出「不能單看家庭負債比率,還需看家庭的資產狀况」,並拋出另一項數據,指香港整體家庭存款總額是負債總額的3倍,從而得出「香港整體家庭信貸質素良好,家庭財務狀况穩健」的結論。

摒棄應有審慎態度 營造歌舞昇平

維持金融穩定是風險管理的一種,而向社會警示風險,也是監管機構應有的本分。金管局在3年半前還高調關注買樓靠父幹的現象,3年後的今天,竟然淡化家庭負債增加的風險,令人瞠目結舌。

回想2017年9月,金管局罕有地在季報中加插一段關注家庭融資渠道的篇幅,指有些年輕置業人士的資金,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或加按的資金。當局強調「物業經加按同樣須遵守現時的按揭條件,所以對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影響有限」,這一句與現時監管機構的風格一致,但當時金管局亦加插一句,「從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以前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

3年半前的當時,家庭負債佔GDP的比率為68.3%,新批出按揭的平均按揭成數為48%。3年半後的今天,家庭負債佔GDP的比率已升至90.2%的新高,由於林鄭放寬上車盤按揭,新做按揭成數已升至58%,買樓靠父幹的現象沒減退,樓市雖然經歷社運及疫情,樓價仍然在上升。相比3年半前,金管局是不是應該更着重警示風險,而不是穩定人心呢?

立法會早前的一份報告甚有意思,報告提到,雖然已有66%的自置單位業主在2016年已還清按揭貸款,但截至2019年,自置居所的業主只有不足8%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首置人士的平均年齡竟達44歲。這個問題不應該歸結為「家庭信貸質素良好」,因為最終承受惡果的是整整幾代的香港人。

淡化家庭負債增加風險 令人失望

作為曾經離開金管局、重返校園讀社工課程的劉應彬,去過籃球場做社工幫助邊青,應該明白目前的社會問題,不是簡單幾項數據可以解釋。他要為家庭負債比率飈升「洗白」,無可厚非是他的工作範疇之一,但在為政府派「定心丸」的同時,他同樣有權力及義務向大眾作出警示。這就是為甚麼此文開首說,整件事最令人失望之處,莫過於此。

[李曉佳 財經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