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名人樓市論壇

第一太平袁志光:「活化工廈2.5」可大增住屋供應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將於10月14日公布《施政報告》,房屋政策仍然是市民關注焦點,本欄兩星期前開始專訪專家就此出謀獻策。今期受訪的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董事總經理及投資部主管袁志光有「大戶御用經紀」之稱,多名近年憑投資地產致富晉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均是其客戶。袁志光表示,即使本港近來挑戰重重,惟市民住屋需求仍熾熱,建議港府增加住宅供應,解決房屋供不應求的問題,當中包括短中長期增供應三招,分別是推出「活化工廈2.5」、 放寬新界住宅用地地積比率,以及盡早研究「明日大嶼」的可行性。

即使本港過去一年多以來先後經歷社會運動及新冠病毒疫情等挑戰,惟袁志光指出,由於住宅整體供應不足,樓價僅輕微下跌,而不同細分市場表現略有不同,他以豪宅市場為例說明,「我們可分兩個角度去看,第一個角度是新樓,例如Mount Nicholson、南豐深水灣徑8號或嘉里(0683)緹山仍然以很好的價錢成交,便宜一點發展商也不肯賣,又例如信和(0083)的St. George's Mansions最近每方呎售價是4萬多元,明顯高於於同區二手樓價,可見發展商是求價不求量,寧願賣得慢也不願賣得平;第二個角度是二手市場,當中又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一般業主,另一類是被財務公司『啄』落去的,我們見到市場上真正大折讓的成交,例如劈價兩成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業主向財務公司借錢後,無力償還舉手投降被迫急賣的單位,一般業主則未有大平賣,最多只是減價5%,減多一點也不肯」。

袁志光認為,從上述事例可見,港人對居住的需求仍強勁,他也認同科大榮休教授雷鼎鳴早前受訪分析港人現在住得「細、擠、貴」的觀點,指港府應該增加住宅供應,解決港人住屋問題,以減低港人的怨氣。緊貼市場脈搏的他指出,本港住宅的確供不應求,但另一類物業——工廈卻明顯供應過剩,而後者可以更改用途作服務式住宅,某程度上成為住宅的替代品,「本港實際上仍有多少工業活動呢?相當有限,所以目前不少工廈屬空置的,若把工廈活化為服務式住宅,便可解決一部分房屋問題」。

工廈可免補價活化成服務式住宅

事實上,港府早於2010年已推出為期3年的「活化工廈」政策,容許工廈業主在不拆卸重建的情況下,免補地價將工廈活化作酒店或寫字樓用途,計劃於2013年到期後再續3年,至2016年共收到143宗申請,83宗獲批,最後只有40宗完成改裝;港府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活化工廈2.0」政策,條款與第一期相似,而根據發展局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共接獲44宗申請並有28宗獲批;港府今年1月再宣布因應提高3年內提供過渡性房屋單位至15,000個的目標,容許業主活化工廈改裝成過渡性房屋、即類似住宅的項目,惟至今市場反應冷淡。

袁志光分析,市場對今年初出台活化工廈為過渡性房屋的申請接近零,原因是它對業主的條款相當苛刻,例如經營期只有5年,期內須由非政府組織(NGO)代租,5年後能否繼續經營亦是未知之數,指港府不應該以扶貧角度來看此事,而應該是藉着活化工廈為服務式住宅,以滿足社會對住屋的殷切需求。他又建議港府可在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推出「活化工廈2.5」政策,容許擁有全幢工廈業權的業主,申請免補地價把該工廈改作服務式住宅用途,有效期至物業拆卸為止,並且由業主自行經營及招租,可以市場租金與租客簽訂不同年期的租約。

倡新界住宅地積比率大增至8倍

本港現有約1400幢工廈,涉及2000公頃熟地。袁志光指出,以一幢工廈樓高10層、每層2萬方呎計,可提供20萬方呎樓面,可容納2000人居住,假如有10幢工廈業主參與並獲批此計劃,便可以為2萬人提供服務式住宅,紓緩樓價高、租金貴的問題。他續說,假設業主由申請至獲批需時一年,設計改裝需時一至兩年,有關供應在3年內便可以到位,是短期增加港人居所的最有效方法;而這些由活化工廈所改建的服務式住宅須只租不賣、不可拆售,因此也不會與住宅市場直接競爭。他又估計,有關翻新裝修費用為每方呎2000元,業主活化一幢20萬方呎工廈須投資4億元,此舉亦可在現時疫市中製造就業、推動經濟。

至於中期增加住宅供應的方案,袁志光建議,可以把元朗、上水及粉嶺等新界地區眾多住宅熟地的地積比率由目前的1倍提高至與市區的8倍相若,同時擴闊路面、興建集體運輸系統以配合區內日後的人口增長。在現有機制下,發展商若希望提高地積比率,須由城規會審批,而城規會按慣例會諮詢區議會,若區議會否決,方案往往便會被推倒,他認為港府應該就此更積極介入,「政府及城規會要看的是大局(big picture),而區議會只看自己區內,舉例說,當地居民目前住在地積比率1倍的低密度大宅中,住得很開心,當然不希望附近發展地積比率達8倍的屋苑,此舉會影響其現時自住物業的樓價;所以我覺得區議會應該只是諮詢機構,若港府及城規會決心要發展,聽取其意見後可以自行決定」。

籲盡快撥款研究明日大嶼

長期增地計劃方面,袁志光分析,明日大嶼可造地1700公頃,並且興建連接港島至新界西北的嶄新鐵路及公路,是非常大型的項目,由於坊間暫僅就此提供意向性的建議,故他贊成港府盡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作可行性研究:「作為專業人士,我們抱開放態度去看此項目,研究完成才有更多資料及數據、知道有何好處及壞處,屆時再詳細討論,比現階段便下定論好。」他續說,即使該項目投資額料達6000多億元,惟屬分期興建,估計完工需時20至30年,理論上風險並非外界想像般大。

(施政報告前瞻 系列之三)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