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名人樓市論壇

「赤柱股神」張程光:社會動盪或掀沽樓潮

【明報專訊】有「赤柱股神」之稱的張程光過去多次接受《明報》專訪不論測市及推介個股均表現理想(見表)。他近日接受本欄訪問,除了分享股票投資心得外,亦談及近日港府擬修訂《逃犯條例》所觸發的社會動盪對樓價的影響。他認為,若社會動盪持續,部分港人將不希望子女留港升學,甚至舉家移民,屆時住宅放盤量便會增加,為樓價帶來壓力。他又說,外界現高估內地及大灣區居民對港樓的購買力,強調自己目前無意投資港樓,認為買股勝買樓。

雖然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戰「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帶來不明朗因素,但美國聯儲局及中國人行均積極放水為經濟增長「托底」,故港股大致上亦處於上落市,記者近日再次訪問張程光請教港股投資心得(見另稿)及對樓市看法。張程光維持近年的一貫觀點,指自己不是「兩棲(股樓)動物」,向來只是炒股票,甚少投資地產,因此亦「從不建議別人買樓」,加上本港近日政局動盪,覺得目前買樓更不值博。

若前景不明 部分港人或沽樓移民

張程光認為,「若近日的動盪環境成為常態,不少港人家長便會安排子女離港讀書,子女的學業是最重要的,家長有條件的話,更會陪同子女一起出國以方便照顧,這樣的話,他們為何仍要保留本港住宅物業呢?雖然他們暫可保留該物業出租,但假如『睇落去睇唔到(香港)有(願)景』的話,最後決定帶同子女舉家移民,便沒有保留該物業的需要。若很多港人家長均抱着此心態的話,在市場上放售的樓盤就會增加,樓價便會下跌。」

有分析認為,隨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2月出爐,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省9個城市將打造成「9+2」的大灣區,當中包括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旅遊中心,可望吸引全省、全國甚至海外優質人口流入,帶動港樓需求,這樣的話,即使近日政局動盪觸發部分港人移民沽樓,亦無礙本港樓價繼續上升。

中央加強打擊走資 北水更難買港樓

在內地經營電子廠多年、了解國情的張程光表示,雖然他也看好大灣區的前景,但內地居民、包括大灣區居民近年調動資金來港買樓愈來愈困難,指若有人希望「北水」繼續推高本港樓價並不符合現實。

「目前大灣區有很多有錢人可以來港買樓嗎?你若了解情况,便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中央近年加強打擊走資,大力打擊北京及上海的地下錢莊,故內地富豪現已不可能像過往一樣經地下錢莊把數百億、數千億元的資金從內地匯款至本港;而且本港銀行亦全面配合防洗黑錢的措施,例如若目前內地居民拿着500萬元現鈔到本港銀行開戶,銀行替其開戶前一定會嚴查資金來源。這樣的話,即使內地人可以來港開設銀行戶口,亦難以短時間內將大量資金配置於戶口內(編按:國家外匯管理局近年嚴格實施每人每年最多兌換5萬美元,即約39萬港元,並要求跨境匯款須詳細列明用途),本港住宅樓價動輒數百萬元,買家一般需要經銀行戶口轉帳支付樓價,故內地人現時來港買樓真的有很多限制,再加上近來本港持續有社會運動,事態如何發展難以準確預測,他們何不先等一等再買港樓呢?」

港股樓關連減弱 現買股勝買樓

將港股與港樓比較的話,張程光指出,在回歸以前本港股市的確曾由銀行股及地產股主導,故當時樓市及股市的關連性強,但過去20年已有不少中資企業來港上市,當中不少更是增長潛力優厚的科技股,故即使目前他不看好港樓,仍可以在港股找到投資機會,換言之,現時「買股勝買樓」。

張程光分析,除行業選擇較多外,投資港股亦具備流動性較高及交易成本較低的優勢。他解釋,住宅物業本身已屬於不動產,加上目前在本港購買住宅須繳付眾多稅項,包括3年內轉手便須繳付相等於樓價5%至15%的額外印花稅(SSD),故投資年期往往長達數年;而且歷史亦證明樓市不單有上升周期也有下跌周期,「在樓市低潮時業主想沽貨都難」,投資靈活性不及股票。

「若我買賣的是中國鐵塔(0788)等流動性高的股票,可以隨時買入或賣出市值1000萬元的股票,市場也有盤源承接;另外,我既可即日買賣,亦可『今日買、明日賣』,快上快落,按『T+2』結算機制,在沽貨後兩個交易日便可以收到錢。」

政府須爭取港人大灣區發展空間

另外,張程光指出,即使粵港澳大灣區的遠景可能很好,但港府也要為港人爭取在區內更大的發展空間,並且有實例證明港人可以從中受惠,此國策才會得到本港社會大多數人的認同,「目前一般港人對粵港灣大灣區的認知是它包括港澳兩個特區及9個廣東省城市,這只是地理上的認知,可以說很空泛,那麼我們香港人在大灣區如何生存呢?例如香港人是否可以取得其他大灣區城市的戶籍、開設銀行戶口、取得牌照做生意或打工幹活呢?其間賺到的人民幣又能否兌換回港元並拿回香港呢?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港府須清楚解答,而且要有一部分港人率先在大灣區發展的成功實例,才可以吸引更多港人加入」。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