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名人樓市論壇

「基金之王」謝清海評反修例危機:聯匯釀樓價泡沫 應適時檢討

【明報專訊】因修訂《逃犯條例》而引起的示威及社會動盪至今仍未平息,令有識之士憂心忡忡。過往多只對經濟及投資巿場發表意見、被財經界譽為香港「基金之王」的惠理集團(0806)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在接受訪問時也就近期的香港亂局分析,認為事件反映香港存在一些包括「地產霸權」(real estate cartel),以及經濟、社會不公平的深層次矛盾,政府需大力改革土地政策甚至檢討聯繫匯率等,否則遲早會出現「核爆」式的破壞,令香港作為特區的地位有終結的危險。

謝清海表示:「香港要走出危機的話,除了啟動重要的社會及經濟改革外,沒有其他選擇,而這些改革的重要性在於為年輕人帶來更大希望,令年輕人可以從本港社會的繁榮中得益。在目前的制度下,很大部分的香港人感受不到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成果,即使部分本來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也參與示威運動;在事情變得無可挽救前,政府一定要帶來改變,為一些不開心的人群帶來希望。」

謝清海認為,實際上政府可把今次危機轉化為機會,因為今次事件的嚴重性已「授權」本港引入改革及轉變,否則,在直至2047年的未來28年,香港經濟可能像被核彈攻擊一樣——自己釀成的騷亂可以導致人命傷亡,以及大部分人的財產損失(很大程度與樓價下跌有關)。

需建立長期計劃應付2047

謝認為,「只有少數香港人有條件移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香港便是他們唯一的家,他們除了留在香港接受事態發展的結果以外,別無選擇……社會已經如此分化,沒有任何長期領導、計劃及願景,未有預備好如何應付2047年的挑戰,屆時香港的特別行政區地位按計劃將告一段落」。

「過去一段長時間香港都是自由放任經濟(laissez-faire economics)的表表者——自由競爭、政府不干預及公平競爭環境,在上世紀後半期的經濟奇跡,此老牌資本主義的實踐,的確為大部分香港人帶來快速收入增長。但情况已經轉變,香港經濟已經進入『高原』,整體而言香港在全球市場已沒有以前一樣有競爭力。我們留意到這是盲目追求經濟增長和利潤至上的制度帶來的破壞。」

寡頭壟斷經濟 貧富懸殊加劇

謝清海表示,本港經濟目前已由「卡特爾」(Cartels)所主導,有關財團以寡頭壟斷的方式提供所有的產品及服務,這也是資本主義叢林法則所主導的適者生存哲學所造成的局面。本港貧富的差距是全世界最大的。雖然本港精英階級繼續賺取財富,但普羅百姓的生計並沒有好轉,因為社會過分擠擁、環保水平下跌及公民尊嚴受損。

「除了改變以外,別無選擇。事實上,一般香港人均面對挫敗感——他們感到在這制度裏再分享不到好處,屬是次本港大規模的社會騷亂的根本原因,雖然港府已經宣布修訂《逃犯條例》『壽終正寢』。」

雖然香港稅率不高,但香港樓價和租金高企,令買不到樓的尤其年輕人難以分享經濟成果,造成社會怨氣。謝說,政府要重新檢討所謂的「低稅率制度」,「『低稅率制度』其實名不副實,甚至適得其反,因為一個典型的香港家庭須繳付頗高稅率,是以支付高昂租金及樓價的方式來繳付。」

高樓價高租金變相是交重稅

他認為,政府須進行的一個主要改革是打破地產霸權,因為本港太多財富集中於房地產,地產發展商直接或間接僱用的商業說客,不論在回歸前或特區政府管治期間,均希望維持既得利益、拒絕改革。「我們提供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香港政府重新改寫遊戲規則,讓地產市場以不同形式開放予更多參與者,達至增加競爭,令公眾有更多的公營及私營房屋可以選擇……在增加土地供應方面,政府已計劃的大規模填海計劃必須加快推行。香港相當部分土地是郊野公園,當中部分郊野公園可以用來興建高質素的中產住宅,稍後再將填海所創造的土地用來重置郊野公園。」

謝清海又認為,政府也需要留意大灣區發展,「這國策涵蓋包括香港在內的珠三角城市,大型的交通基建正在把區內城市連接,包括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連接香港、澳門及珠海,而內地容許澳門利用鄰近的橫琴島來發展是可以參考的先例……為甚麼內地政府不可以也同樣把廣東省某些土地租給香港發展呢?這些土地可以由香港來管理,發展成高質素的住宅屋苑,或者香港也可以把某些高等教育、醫療設施或貨櫃碼頭搬遷至新發展地區」。

除了增加土地供應,謝清海認為面對目前的困境,香港政府需要改變以往的不干預政策。「即使令某些舊有勢力不開心,港府也要讓本地人享有更好的訓練、教育及工作機會,新加坡及澳門政府近年在這方面的成果便值得港府學習。」他認為,港府對於一些壟斷現象要以更強硬手段應對,即使某些企業壟斷市場是合理的,因為它們需要建立規模效益與全球同業競爭,惟這僅屬少數,香港需要更多放寬監管及聚焦於消費者權益。

不干預政策過時 須聚焦民生福祉

「香港政府要聚焦於為香港人謀福祉,環顧全球,社會動盪和不公平現象增加的趨勢,而很多政府正就此尋找解決方案。香港可以考慮其他社會有何成功經驗值得借鏡。香港具備進行改革所必須的財政資源,人均年收入達38,000美元,與法國水平相若,目前聚焦於如何令香港人開心屬明智之舉,而非繼續默許選擇昔日為增長而增長的經濟模式!

「不要忘記香港擁有龐大的儲備,最新彭博數據顯示,香港金管局是美國國庫債券的十大持有者之一,這代表着一代又一代香港人所積聚下來的儲蓄,正由金管局管理。這些錢屬於香港人,原意便是用來應付緊急情况,這正是今時今日香港的現狀。簡單來說,改革的代價是高昂的,我們樂意看到有一間忠實的銀行(金管局)願意處理這個暫時性的亂局。」

謝進一步指出,即使把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也可以重新檢討,雖然最好不要作出任何倉卒的決定,因為聯繫匯率過去一直也有助穩定香港,「問題出在聯繫匯率要求香港的利率必須跟隨美國的利率,等同香港向美國聯儲局犧牲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香港已被迫跟隨聯儲局保持着非常低息的環境,這令香港產生房地產泡沫,也令貧富懸殊加劇……在適當的時候,非常小心的審視經濟後,香港可以考慮將港元改為同時與美元及人民幣掛鈎,美元及人民幣比重各佔50%。雖然這不是一個完美的機制,但還是比較適合香港的現狀,因為本港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比與美國更密切。」

明報記者 陸振球、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