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賈文清

【專欄】移民英國的話……

前宗主國對香港BNO持有人中門大開,不少人憧憬移民歐洲,今日或可以另一悲哀的形式達到。不過憧憬歸憧憬,住在英國與住在香港情況有很多不同,亦可能比想像中艱難,若然決定了蟬過別枝,則要有心理準備一切要重新適應,亦不要奢望能如在香港時風光。

「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遞菜斟茶。」歌神許冠傑如是唱,而又此言非虛。上一批香港人移民海外後,可分為兩批,一批是努力融入或讓子女融入當地文化,另一批則終身留在唐人區,在中菜館遞菜斟茶。當然職業無分高低,英國中菜館亦比香港街邊鋪質素做得精緻,但若無力在英國東山再起,又眷戀昔日在香港的光輝,自尊心則或跟自己過不去,是另一番苦處。

據約莫30歲的BBC好友所講,其父母從香港移民到倫敦,他自己則在英國土生土長,儘管英式英文說得比廣東話流利得多,但他說仍有身分認同問題,黃皮膚始終令周遭白人未能徹底認同他是英國人。歧視議題在香港算少見,但在歐洲則俯拾皆是,例如早前肺炎肆虐英國時,有新加坡人街頭被毆,原是冰山一角而已。阿Sam說在外國是做「二等公民」,亦非空口白話,當然在自己家現淪為第幾等,則各人感受不同。不過如此亦不難明白,為何不少海外華人總為大國崛起而盲目自豪,因這種民族身分為他們異鄉生活帶來不少方便。

而脫歐後英國須吸納大量高質外來人口填補,香港危機對英國來說或時機正好。前宗主國大致需要服務業及專業人員,尤其香港醫療、金融都屬世界一流,口碑甚佳。除非你有一門專業技能,又或者能安份做餐廳、超市,否則處於中間層的你,在英國暫時仍極難求職,畢竟當地經濟暮氣沉沉。不過大批工作能力與消費力極高的香港人會否振興經濟,則尚難預測。

起居飲食方面,倫敦消費不亞於香港,但範疇剛好有些顛倒。香港是屋租貴、物價貴,而搭車便宜;倫敦則隨時屋租更貴,車資驚人,但超市物價親民。

以租屋計,平日我們慨嘆香港劏房折墮,在倫敦卻是普遍至極,甚至大部分年輕人住在share house,是今日很多幸福的香港年輕人未必嘗試過的。若看過TVB《難兄難弟》或《無業樓民》,又或者高雅一點的《花樣年華》,五六戶人同一屋簷下,互不相識,共用廁所廚房,住在倫敦市中心,月租以6000港紙起跳,記住只有一房一床而已,絕非套房。

車資則是倫敦最駭人之事,巴士一般約15港紙一程,不管遠近,搭Underground的話一張車票以約50港紙計,從太子到油麻地的距離,亦是如此,若買套票或申請各類優惠,則可壓至平均每程40至約15港紙左右,以價論價,港鐵(0066)真的不算貴。

食飯則因英國本身有農業,亦因鄰近歐陸,可從西班牙、荷蘭等地運來食材,進口貨比香港便宜,自煮平均每餐港紙10到20元已供飽足,華人超市甚多,大多由香港人經營,店員都說廣東話,港人熟悉的牌子都有,貨類更或因無上架費而豐富得多。但若外出食飯,恐無茶餐廳價位可揀,通常都港紙60蚊起跳,而且質素欠佳的多。

寥寥一篇文不足以道盡在英國生活的情況。反而更想提及很多移居海外的華人,當初是為了逃生,但逃生了以後,則歲月靜好,有如上世紀外省人南逃到港,打拚得到好日子以後,繼續跳舞賭馬麻醉心志,直到時針停了,又再移到另一地方,歷史重演。若然決定了移民,則值得想一想是甚麼令自己要移民,亦想不想下一代重蹈覆轍,時間夠了又再移民。類似說話,曾出自某前高官口中,亦是後來特首選舉中林鄭月娥以外的另一位候選人。

賈文清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