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羅仕揚

【羅仕揚專欄】INDIA攬炒企画

    正當全球疫情均有改善跡象,惟獨印度在幾星期前突然大爆發,事發至今接近一個月,確診人數仍然以每日30至40萬以上的數目急速增長著。或許對魚缸來說,印度疫情似乎遙遠得很,除了曾導致印度市場比例甚大的小米(1810)急跌外,幾乎沒有在股市掀起過甚麼波瀾;然而這麼遠那麼近,印度,對本港金融業來說,卻意想不到地佔據著極重要的地位。

    《世界是平的》,是十多年前一本闡述全球化的經典之作。時至今日,書中不少當時覺得極新穎的概念,已變成呼吸般自然的生活日常。對金融業來說,書中最重要的體現,當然是「外判」。外判不是新鮮事,簡單如作產品或服務推銷的Cold Call,那個負責僱用一批職業打手的Call Center,替不同公司提供Call客服務,已經是外判的一種。為了節省成本,外判亦出現了地域性的推進,在東南亞「養」著若干間外判公司,總比在本港便宜;沒有最廉價,只有更廉價,本港投行由原來「幫襯」新加坡外判公司,十年來已逐步轉至人工租金更低廉的印度。誇張點說,幾乎沒有一間具規模的外資投行,沒有將工序外判至印度。

    寬頻的極速,打破了企業對外判的想像局限,為了「慳啲啦Money」,投行早已發展到,除了與商業機密有關的,又或需要有人「落手落腳」在現場做的,其他說得出的工序,幾乎已全數外判。先由周邊的的支援性工種開始說起吧,地位低但極重要的IT狗,在Trading Floor上早已所剩無幾。IT Support分軟件及硬件維護,若果是軟件出事,打個Internal IT Hotline到位於印度新德里的電腦外判商,再由他們的員工Remote地探索遠在香港IFC某樓層某部電腦的問題。睇數高層的如意算盤是,每個月定額支付印度外判商的金額,肯定比在本港請幾個IT來得便宜;但他們卻計算不到效率,因為一來一回,隨時需時幾小時,更遑論因言語不通做成的Lost in Translation-----雖然印度外判商也是說英文,但印式口音英語卻不易聽懂,若遇上剛上班不久的新手外判,解說半天也問非所答,唇槍舌劍間加幾句粗口,絕對少不免。

    軟件問題可以用外判商解決,硬件呢?要「砌機」,當然要有人落手落腳去做,所以碩果僅存的IT狗,就是來自Hardware Supporting,但在高層的算無遺策下,一層Trading Floor二三百人,可能最多養著兩三個、甚至只有一個IT,若該周末搬過位,又或有系統升級而硬件未必支援到,IT同事確實叫苦連天。不要以為人少,就代表待遇可相應提高,IT雖然不是外判,但卻多數是合約員工,沒有福利沒有Bonus,完約更未必一定續約;難怪很多IT也越做越頹,同事打來索性「讓子彈飛一會」,讓求助電話自行「飛」去印度外判商。

    人事部,也是外判的重災區。不是指負責獵頭、見人的Headhunter,而是指實在地負責解答員工出糧、醫療福利、假期安排、填報稅表等實務的人事部同事。大型投行的人事部,經過十多年的外判再外判,人數縮減得驚人。像員工出糧,早已被電腦系統所取代,員工自行輸入出糧戶口及上載相關文件,位於印度的外判商,再替你完成餘下工序;其他諸如放假、福利等,人手亦已由印度外判系統所取代。跟IT一樣,一來一回隨時需要幾日,但對高層來說,人事處理這些不影響日常交易坐盤的事宜,又有甚麼好急呢?還是慳錢最實際。

    至於更複雜的交易和銷售,一樣有工序外判至印度。Front Office的交易員及銷售人員,由於要持牌,加上與客戶交流需要負責,得以倖免於外判;但Middle Office或Back Office的工序,例如Book Trade、結算、或各類型的文件處理,亦已大規模地外判至印度,畢竟節流比甚麼都重要。盡量將最多的工序自動化,用系統減少出錯機會,而難以用電腦取代的工序就用外判形式處理。當外判工序變多,對本地員工需求就更少,也因此近年每當投行出現大型裁員行動,MO、BO總是重點裁員對象。

    然而印度疫情大爆發,似乎首次為已變成慣常的外判帶來挑戰。當一個國家的確診率高到難以置信,包括外判商在內的大部分企業,肯定也有不少員工染疫,能否維持日常營運,也是未知之數。就在上星期,聽說有印度外判商已率先投降,表明由於染疫員工人數增加中,雖然仍大致可維持運作,但已接近臨界點,不排除有需要求助的機會。問題來了,外判商如需求助,由於本地原本負責該類工序的員工早已被裁,又有誰人懂做、誰人來做呢?高層的著眼點明顯和幹實務的基層員工不同,高層的回答是:「若果外判商失職,即係違約啦!違約當然要扣錢、甚至可以唔俾錢!」然後為節省到更多成本而沾沾自喜;但問題是,就算扣錢、不付款,沒有人做外判工序的問題,解決到嗎?

    當然,疫情持續下,工序完成與否、公司賺錢與否,其實沒有多少基層員工真心在意,畢竟去年環球股市如此暢旺,不同投行的多個業務聽說也交出極亮麗的P&L,也沒聽說哪間行的Bonus特別理想。印度若果真的出事,對金融機構的日常運作,影響肯定是有、而且是大的,但是否會達到「攬炒」級數?卻似乎未必,但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攬炒企画。或者對睇數高層來說,更是個「走數」的契機------印度發展成外判中心後,稍有質素的外判商員工,也可輕易轉工或被挖角至另一間外判商,人工、待遇等也得到提升,也同時令外判成本逐漸增加。既然當年可以由新加坡轉去印度,未來由印度轉去可能更便宜的柬埔寨、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又未嘗不何呢?

羅仕揚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