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錦囊﹕三招喚起愛心

文章日期:2019年02月12日

【明報專訊】Joyce的「身體力行」,以及梁太的「出錢出力」,固然是值得仿效的好方法,而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註冊社工陳香君亦有三招,能幫助孩子建立行善的概念。

招數一︰多分享好人好事

「蚊帳大使」凱瑟琳是其中一個很值得去講述的故事。這個美國女孩,當年只有5歲,有次從電視台的紀錄片中得悉,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兒童死於瘧疾,於是觸發起強烈的同情心,並舉行多次募捐活動,最終幫助很多非洲兒童購買蚊帳。這個例子,可讓小朋友知道,雖然他們年紀小,但只要願意去做,力量也可以很大。

招數二︰引發同理心

或許有些小朋友根本未明白助人的意義,家長可先讓孩子回想過去受助的經歷,引發他們的同理心。「有沒有試過上堂忘記帶書,同學借給你看?甚至你從前是目不識丁的,全因父母供書教學,你才識字,現在可享受閱讀的樂趣。」最重要讓小人兒明白,被人愛、被人幫是開心的,因此互相幫忙亦很重要。

招數三︰捐贈物資

當小朋友年紀太小,又或者對捐錢的概念仍然很模糊時,捐款只會令他覺得錢罌只少了錢而已,卻不知所為何事,那倒不如讓他們學習先捐贈物資。「有些機構是接受捐乾糧、日用品,家長可帶孩子一起選購。在挑選過程中,可以有更多的討論。舉例,捐糖果、薯片給長者適合嗎?」當孩子對受惠者有多些想像時,便可喚起他們的愛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