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遊水塘 近觀銀絲飛瀉送爽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14日

【明報專訊】夏天為水塘帶來雨水,亦為我們帶來排洪美景。這次我們漫遊香港仔水塘,倘佯山光水色中,欣賞水流飛瀉的美麗,享受颯颯涼風的舒爽。順道鑽進博物館探索「警察故事」,感受「上山遇虎」的奇趣。

「旅遊不一定要到外國去,香港亦有好多地方值得探索。」V'air Hong Kong低碳本地遊創辦人楊子雋(Arthur)道。數年前Arthur與大學同學創立該組織,推廣本地綠色旅遊路線,並舉辦相關活動,提倡以本地遊取代外地遊,減少乘搭飛機製造的碳排放,共同保護環境。

香港雖是石屎森林,但幸運的是,只要多走幾步,鬧市之間仍可找到一片綠。這次Arthur帶我們由灣仔市中心出發,步至香港仔市中心,路程不長,整體輕鬆易走,新手行山一樣適合。

我們從灣仔環境資源中心出發,沿灣仔峽道往上行,初段上斜以水泥路為主,稍微費勁,但沿途綠樹成蔭,即使炎夏也不會太辛苦。到達堅尼地道後,我們步上馬路對面的樓梯,繼續往上行,橫過司徒拔道,便到達灣仔峽道遊樂場,附近有小食亭,大家可在此補給。

1915年上水「猛虎」 駐警隊博物館

橫過甘道後,穿過甘道兒童遊樂場,從停車場側的樓梯步上警隊博物館。博物館前身為1939年建成的灣仔峽警署,1988年才改為博物館。館外有一座7.5厘米口徑的野戰炮,這座1896年於德國製造的大炮「征戰無數」,日軍在二戰時曾於香港使用,後來被英軍修復並於舊大埔警署外展出,1991年再由直升機運至現址。

Arthur笑說,「我們已到達是次路線的最高點,隨後路段都是往下走,大家可鬆一口氣」。常說「上得山多終遇虎」,去年有夫婦在吊手岩報稱遇上老虎,引起熱議,其實香港確曾有老虎出沒。1915年「上水之虎」事件中,被射殺的猛虎頭顱後來製成了標本,更成為警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大家觀賞展品之餘,須留意館內不可拍照。

1931年水塘 滿載文藝復興美

我們原路折返至灣仔峽道遊樂場,步入遊樂場側的金馬麟山道,見到香港仔郊野公園的牌坊,便右轉入香港仔水塘道。在車閘不遠處有數張木椅,從木椅位置望向南方,可遠眺樓宇林立的香港仔城景,同時俯瞰香港仔上水塘,都市與大自然景觀相互交融,鬧中有靜。沿香港仔水塘道前行,途中可見有分岔路往金夫人馳馬徑、港島徑。經過松鶴亭後,再步行約半小時,便到了香港仔上水塘水壩。

香港仔上水塘是港島最後一個興建的水塘,建於1931年,保存狀况完好,採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4月底所見,水塘呈滿水狀態,踱步於水壩頂,一側可見水塘表面倒映山光樹影、藍天白雲,風景如詩如畫;另一側就可俯瞰壩底拱橋和引水道,從高處觀賞水塘「排洪」,水流從溢洪道傾瀉而下,讓人心神放鬆。水壩中段可見一白色小屋,為水掣房,與水壩、拱橋同於200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喬裝」花崗岩 水壩美觀實用

我們從主壩入口側的樓梯通往壩底拱橋,近距離感受水塘排洪時,銀絲飛瀉的爽快,同時仰望主壩的宏偉。人會化妝,原來水壩和拱橋亦會「喬裝」,水壩牆身以三合土水泥建成,卻匠心獨運地仿花崗岩設計,還在仿石面加上坑紋,令其看起來像是石與石間的接駁位,一絲不苟,令這水務建築實用與美觀兼備。

離開拱橋,我們沿香港仔健身徑往下走,沿途樹蔭密佈,約30分鐘後,便到達香港仔下水塘水壩。下水塘有近130年歷史,前身是大成紙廠的私人水塘,建於1890年,主要供水予紙廠造紙,並為鴨脷洲居民義務供水,1920年代由香港政府收購,以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並加高堤壩,於1932年正式啟用。

香港仔下水塘面積相較上水塘小,但水較為清澈,恬靜如湖泊,青山綠水別有一番美態。堤壩盡頭為香港仔自然教育徑,Arthur指可沿此教育徑路回到上水塘。最後我們沿香港仔水塘道向下走至香港仔濾水廠,再步行至香港仔市區離開。

■行程

全長:約4公里

需時:約2.5小時(連攝影)

交通:去程:去程乘港鐵至灣仔站,於A3出口沿太原街步行5分鐘,至灣仔環境資源中心;回程:於「漁光村海鷗樓」站乘4S小巴或往下步行至香港仔市區

起點:灣仔環境資源中心→55分鐘(1)警隊博物館→45分鐘(2)香港仔上水塘→40分鐘(3)香港仔下水塘→10分鐘 終點:香港仔濾水廠

■溫馨提示

量力而為,遇崎嶇山路不應勉強前行,拍照前應觀察四周環境,確定位置安全才留影,勿為靚景而冒險。

文:夏綽蔓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參觀警隊博物館遊覽香港仔水塘https://bit.ly/2YeB5er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由我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