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3億年陸上珊瑚礁 山口秋吉台看地獄怪石

文章日期:2019年01月09日

【明報專訊】山口縣位於日本廣島的南方及九州的東北方,近年市政府積極開拓旅遊業,下關的唐戶市場、長門的角島大橋及元乃隅稻成神社,都是港人熱訪景點。而在山口縣中部美禰市,更有一個必去景點──秋吉台,不單有罕見的自然地貌,就連地底也有千奇百趣的怪石,最適合熱愛行山和郊遊人士。

秋吉台之所以如此特別,除了因為它於1955年已被日本政府規劃為國家公園,更因為這個遍佈白色石灰岩大石的草原,屬於非常罕見的喀斯特地形(karst topography),一種因水對可溶性岩石發生溶蝕現象後才會出現的地形。在日本,最大規模的喀斯特地形共有三個,分別為山口縣的秋吉台、福岡縣的平尾台及高知縣的四國喀斯特,當中又以秋吉台為表表者,所以於1964年再被日本選定為「特別天然記念物(地質.礦物類)」之一,受到《文化財保護法》所保護。

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估計秋吉台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原來這片面積達45平方公里的土地,前身竟是沉睡於海底的珊瑚礁,後來因發生地殼變動,才將秋吉台擠壓出海面,變成今時今日的高原。以往秋吉台的居民曾利用這片土地耕種,其後在上一代天皇昭和在位期間,亦曾充當軍事練習場,所以曾有人在草原上發現生了鏽的子彈。

登冠山山頂看地獄谷

一起步,可先登上兩層高的圓形觀景台,從高處看看附近的喀斯特地形,灰白的石灰岩零散地滿佈在草原上,遠看好像一粒粒小碎石,但當走到旁邊,便會發現原來大部分岩石都足足有一個成年人那麼大。

離開觀景台後,沿自然山徑走,兩邊也是奇形怪狀的石灰岩,由於受到雨水溶蝕關係,大都呈現上尖下闊的鋒利形態,所以最好不要闖進石陣之間以免受傷。大約行30分鐘,就會來到冠山及長者之森前的指示牌,冠山標高377米,從這裏慢慢轉左向上走的話,垂直攀升幅度只得80米,十多分鐘已可登頂,有時間有體力的話建議往上走,因為從冠山山頂可以望到西北邊的地獄谷,山谷內的石灰岩出奇地多,密密麻麻地鋪滿尖銳的劍石,猶如幻想的地獄世界內的刑場,難怪會被稱為地獄谷,有密集恐懼症的話可能會看到毛骨悚然。

原路折返至指示牌,跟指示走到長者之森。其實這裏樹木數量很少,極其量只能稱為小樹林,而且與周遭的草原顯得格格不入。據說在十二世紀中期日本源平大戰發生時,平家其中一位武將大田芳盛敗走至此,其後在這裏建屋定居,經歷三代,後人因內訌而四散,大宅因而荒廢,直至十七世紀的江戶時代,大田家後人來到舊宅遺蹟植樹,才使秋吉台這草原突然出現一片小樹林。之後隨着標記的行山路線,很快就可回到觀景台,整條郊遊路線都屬於平坦易走,就算穿著一般運動鞋也沒有問題。

順帶一提,為了維護秋吉台的景觀及維持草原的健康,每年2月,市政府都會舉行火燒秋吉台活動,將多餘的雜草一次過燒毀,場面非常壯觀。不過,市政府會在燒山前做好防火準備,例如早於上年11月,已招募了180個市內的教職員及學生到秋吉台拔草,開闢出一條長350米及闊8米的防火帶,防止火苗波及附近的樹林。

深入地下探奇石

行完秋吉台,這裏還有一個必遊景點秋芳洞,它就位於秋吉台地下100至200米深處,是日本三大鐘乳石洞之一,其餘兩個為高知縣的龍河洞及岩水縣的龍泉洞。秋芳洞從前被稱為滝穴,原因是洞口有一條大瀑布(日語漢字為滝),但於1926年大正天皇皇太子東宮(即後來的昭和天皇)遊洞後,命令大臣為洞穴改名,之後才變成現時的秋芳洞。

秋芳洞約經過30萬年時間形成,地底的石灰岩被地下水慢慢溶化,漸漸變成一個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呈酸性的雨水穿過秋吉台的土地,緩慢地溶解石灰岩中的碳酸鈣,令洞內出現不同形狀的鐘乳石及石筍。據研究員的測量,秋芳洞的總長度達10.7公里,洞內分為主洞及支洞,主洞的深處被水所淹沒,而現時開放供參觀的路段為支洞,長度僅為一公里。

今次選擇由秋吉台觀景台後方的秋吉台案內所乘搭升降機深入地底,由於洞內溫度長年只得攝氏17度,所以升降機門一打開,已即時感到陣陣涼意。洞內有不少形狀奇特的鐘乳石及石筍,例如高15米的黃金柱,就是秋芳洞最有名的景點;另外還有形狀如富士山的洞內富士,猶如數百隻碟子堆疊在一起的百枚皿,以及像水田一樣的千町田,都非常值得拍照留影。雖然洞內加裝了射燈,但始終光源不足,建議帶備閃燈及相機腳架才能拍出滿意的相片。

■秋芳洞

地址:山口縣美彌市秋芳町秋吉廣谷

收費:成人1200日圓(約港元84.6)

網址:https://karusuto.com/spot/akiyoshido/

文:wongyim

編輯:廖偉龍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時尚公民 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