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苦難與獨立 十字架山守護立陶宛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29日

【明報專訊】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es)是立陶宛另類地標景點:不像傳統的文化古蹟或宗教建築那樣嚴肅、神聖,遊客甚至可以自行加插十字架,留下自己的祈願。蘇俄曾多次嘗試將它完全夷平,但之後都重新堆積起來。走進豎立了超過10萬個、且每天仍在增加的十字架群之中,除了見證立陶宛可歌可泣的歷史,同樣亦可感受該國人對其信念的堅持。

對於十字架山的起源,說法不一。當地人普遍相信第一個十字架出現於1850年,當時有久病的人在此豎立十字架後隨即痊癒,消息傳開後便吸引更多人到此「向神感恩」。也有指這裏是在1831年立陶宛人反俄起義後,為紀念捐軀的人,以及為死難者家屬祈禱而出現的地方。以上說法雖然無法求證,但可以肯定立陶宛被蘇聯佔領期間,此地被視為一個反抗的象徵。

教宗到訪 人氣急升

雖然十字架先後多次被移走,但最後仍重新豎立和堆積起來。1993年,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祿二世(John Paul II)到訪十字架山後深受感動,他為感謝立陶宛人向全世界見證了這塊土地上人民的信仰,命人代表他在此豎立一個十字架,自此這裏更是人氣急升。另一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us XVI)也在2005年命人代表他在此豎立一個十字架。有指2006年起,此地累積的十字架數量已超過10萬個之多,相信到今天數目只會有增無減。

現時十字架山旁邊設有小型的遊客中心及旅遊巴士停泊區,在旅遊旺季時更有攤販售賣十字架,令這裏添了一點商業味。儘管如此,要自行前來參觀,交通配套還不算完善和方便。十字架山位於立陶宛北部,不少旅客會選擇由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出發,先乘單程特快火車(約2.5小時)到國內第四大城市希奧利艾(Šiauliai),再轉乘約十多分鐘巴士到十字架山。由於巴士班次並不頻密,若想安排由首都即日來回十字架山,必須掌握巴士班次時間表。(goo.gl/EaoPcU

我們這次到訪十字架山,選擇在希奧利艾留宿一晚,安排上較彈性。來到希奧利艾,只要向遊客中心或旅館詢問,便可取得一張印有前往十字架山的巴士班次時間表,並附有簡單步行路線圖。巴士總站距離火車站不遠,乘坐的是在12號月台開出、前往Joniškis的巴士,在第3個站Domantai下車。這個站位於荒蕪的公路上,一點也不起眼。在上車時宜跟司機先說明前往十字架山,讓他到站前提醒最為穩妥。下車後,在公路旁可看到寫上立陶宛語十字架山(Kryžių kalnas)的路牌,沿指示的一條小路步行2公里路程便可到達。

走了十多分鐘,便開始看到十字架群。不少到過十字架山的人都覺得其名稱有少許誤導,這裏其實只是平原上的一個小丘,範圍不大,如果只簡單走一圈,可能十多分鐘已走完。雖然佔地不廣,但大大小小的十字架雜亂無章密集此地,形成了一種奇異的美感。十字架上有人寫下祈願祝福,感覺十分溫暖;但另一方面,看到不少十字架滿是鏽漬和蜘蛛網,感到又有點荒涼。

豎立十字架要守規則

現時十字架山由希奧利艾市政府負責管理,但遊客基本上可自由進出該區域,並以自律形式加插自備的十字架。其實該市政府有制定自行豎立十字架的規則(goo.gl/VzWEgL),例如只可以放置3米以下的木製十字架;不可破壞原有的十字架及阻塞通道等。

回程的巴士站位於下車的車站對面,由於只是中途站,巴士抵達時間不一定準確,加上步行需時,宜預早一點出發。

希奧利艾並非旅遊熱點,市中心有好幾個購物商場,部分更設有賭場及保齡球場等玩樂設施。而市中心步行範圍內值得走走看看的地標,包括主廣場Resurrection Square(Prisikėlimo aikštė)及其旁建於17世紀的主教堂Cathedral of Saint Peter and Saint Paul(Šv. apaštalų Petro ir Pauliaus katedra);位於Talkša湖邊,重達7噸的鐵甲狐狸雕塑Iron Fox(Geležinė lapė),以及由顯赫工業家故居Chaim Frenkel villa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等。

■知多啲

國家象徵毁不掉

十字架山的原址,流傳了多個民間傳說。有記載指在14世紀時,這裏曾經建有一座木製城堡,用於抵禦立窩尼亞騎士團(Livonian Order)的入侵,但最終失守被毁。雖然對十字架因何堆積說法不一,但此地早有抵抗外敵的象徵意義。

立陶宛被併入俄羅斯帝國後,曾在1831至1863年間進行兩次大規模起義,但都未能成功。有說國人豎立十字架作為象徵,紀念起義的死者。

在一戰結束後,立陶宛再次獨立(1240年曾成立大公國),十字架山亦成為著名的朝聖地。資料顯示由1922至1938年,十字架的數量由50個增至超過400個。二戰之後,立陶宛被蘇聯吞併。在蘇聯的管治期間,十字架山對國人的意義有增無減。在1960年,十字架堆積的數量已超過2000個。蘇聯政權亦意識到這地方是一個具敵意和危險的象徵,故在1961年首次將所有堆積的十字架全毁。當然,十字架其後又再堆積起來。

在1970年代,蘇聯政權曾多次以不同方式摧毁十字架山,包括使用堆土機及禁止國人進入範圍等,但之後死灰仍會復燃,十字架最終還是在此地堆積起來。 蘇聯於1985年最後一次嘗試夷平十字架山。

立陶宛在1991年第三次獨立,十字架山亦成為立陶宛人進行和平抗爭的象徵,也見證立陶宛人一直忠於自己的身分、傳統和宗教信仰。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往立陶宛毋須簽證

匯率:1歐元約兌8.9港元

機票:香港來回維爾紐斯(Vilnius),俄羅斯航空經濟客位票價連稅約4000港元起(需在莫斯科轉機)

文:劉啟智

編輯:王翠麗

電郵:travel@mingpao.com

相關字詞﹕維爾紐斯 希奧利艾 十字架山 立陶宛 每日明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