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是「䱽」不是「鯧」?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12日

【明報專訊】翻開餐牌,總見「鯧」多於「䱽」。連查閱《康熙字典》以至各美食家著作,亦以「鯧」為主。然而,魚類學家兼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就認為應以「䱽」為準:「䱽魚本身是白色,部分䱽魚的鱗片呈銀白或灰白,且易脫落。當魚鱗脫落後略帶灰藍,帶蒼白感覺,前人因而取同音之『䱽』為名,是為䱽魚。但後來可能是發音及字義致使漁民漸讀成『鯧』,加上不少古籍、近代字辭典以至《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等魚類名冊都取用『鯧』,就一直通用至今。」若翻開《新安縣志》:「䱽魚圓頭縮尾狹鱗扁身肉厚細嫩,刺與骨皆脆美……」,就會發現用的是「䱽」不是「鯧」。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飲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