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廢墟:明日大嶼到 小島難留香港足迹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07日

【明報專訊】自行政長官去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中部水域大規模填海,發展總面積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之後,位於相關水域的幾個小島——周公島、交椅洲、喜靈洲、小交椅洲,突然受到公眾關注。在一般人眼中,它們或許沒什麼特別,人煙極其稀少,部分甚至屬無人島,似乎消失也沒什麼大不了。但細看各島的獨特故事,你會發現島上留有不少香港歷史的珍貴材料。

禁區喜靈洲 昔收容麻風病人、越南船民

未來填海工程涉及的島嶼中,喜靈洲是較出名的一個,它的舊名是「尼姑洲」,島上一直有林氏、曾氏和吳氏等3族人居住,他們以務農和畜牧為業。1951年,「國際痳瘋救濟會香港協會」在島上創辦了麻風病院,服務大約500人,目前島上仍留有當年的石屋。那些護士屋、牙醫屋仍然存在,只是改變了用途。到了1975年麻風病院已經沒有需求,島上改由懲教署接管,興建了多座監獄和戒毒所。目前,喜靈洲已列為禁區,島上只會在一年一度的開放日讓職員的家屬朋友登島參觀。

廢棄十五村 見迷宮攀爬架

島上車路可以通往另一處廢棄的地方,名為「十五村」,這是一處極具保育價值的古村,曾經用作收容越南船民,由於船民當中有不少小孩,所以有幼稚園、迷宮和大型攀爬架等玩樂設施,這些已經廢棄的設施,訴說了當年越南船民的艱苦逃難生活。

文:劉李林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專題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