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烏克蘭環保達人學師 重「塑」生命見曙光

文章日期:2019年02月09日

【明報專訊】從他身上,看到塑膠再生業的未來。

烏克蘭人Eugene自製機器,生產再生膠產品:家具、燈箱、玩具、樓梯扶手……塑膠再生,可以是民間自發、一門可持續的事業。他的工作室至今已接待逾1200名市民參觀,升級的廢膠達3700公斤,連香港人也遠赴當地找他學師。早前他更來港分享心得,他說:「垃圾都是有用的原材料。」  

塑膠升級再生涉及回收、打碎、熱熔、重新塑形等工序,過程需使用特定大型機器,一直都只能在工廠操作。而本港廢膠生命線以回收廠為終站,塑膠經打碎後,便轉交內地廠房升級至不同產品。即是,香港市場不能「消化」整條生產線,一直有得收,無得出。其中一個阻力,礙於機器成本及體積,起步門檻高,即使民間有人想自發「整膠」,亦無從入手,這道難題放諸各國皆是。

為改寫塑膠命運,讓塑膠再生也可以「由低做起」,2013年,荷蘭人Dave Hakkens特意走訪多個國家,研究各地五金零件,設計出4部零件全球通用、簡單小型的器材:粉碎機、擠出機、壓模機、注塑機,每部成本約4000港元,分別能把塑膠粉碎、加熱及塑形成條狀或不同形態的再生膠。他把每部機器的設計圖、製作方法於網上免費公開,並發起Precious Plastic運動,呼籲各國有心人響應,打造自家「回收廠」。自此運動於全球遍地開花,由歐美傳至亞洲各國,烏克蘭的Precious Plastic Ukraine(PPU)及本地設計團隊Gaau1 up便是其中一分子。早前Gaau1 up透過MaD Festival的交流計劃,在芸芸國家中選擇前往烏克蘭,向PPU創辦人Eugene Khlebnikov學習機器及產品製作;本年1月中,Eugene亦來到香港,與Gaau1 up於中環大館分享塑膠再生的心得 。

設計板材機 製成不同厚度大膠板

首個漂進腦海的問題:為何是烏克蘭?

Eugene早前留港一周,走過香港街頭,他認為本港情况與烏克蘭相若,「這裏偶爾也會在街上看到隨處亂拋的膠樽垃圾,與我國差不多,但你們有較多回收箱」。聽說,當地垃圾箱寥寥可數,塑膠垃圾甚至入侵大自然。對此Eugene並沒有袖手旁觀,他的執行力且認真的態度,讓他在烏克蘭以至Precious Plastic社群中名氣漸廣。

Eugene乃一子之父,亦是一名攝影師,2016年,為了讓當時只有歲半的兒子擁有更優質的生活,決定遷家至鄉郊,沒想到在綠蔭林間,仍看到一地塑膠垃圾。嚴重污染問題近在眼前,為了下一代,這個爸爸付諸行動,着手蒐集資料,冀改善現狀,其間Eugene看到Precious Plastic的教學片段,深受啟發,令他決定動用積蓄開設工作室,全職投入塑膠升級事業。

除了響應運動,製造了4部機器,Eugene更自家設計了板材機,它能把塑膠塑形成不同厚度的大塊膠板,讓再生膠擁有更大可塑性,製成較大型、多元化的產品如家具、滑板、結他面料、燈具等。他的積極行動令他在Precious Plastic社群得到關注,連運動始祖Dave Hakkens也點名讚賞他,並計劃推出全球通用版板材機。

追問製作機器的緣起,原來為了一個夢,「我一直想親手做一張長椅,這需要一塊又大又平坦,20毫米厚的膠板,而板材機能夠做到」。工作室成立不久後,Eugene夢想成真,有社區組織資助他3000美元(約23,500港元),為市區公園製造長椅,於是他利用這筆資金,花了3個月製造板材機及首張再生膠長椅。

「垃圾」變美觀產品 膠扶手防水耐用

Eugene透過市內多個民間收集站,以及付費予當地長者等方法蒐集廢棄塑膠,然後把所蒐集的塑膠升級再造成各種產品售賣。他的IG展示了部分作品,不但美觀,產量亦高及多元化,絕非「手作仔玩泥沙」,有實用的日用品如肥皂兜、水果盤、筆筒等;亦有各機構及商家委託製造的產品,如活動宣傳品、講座燈箱。他認為人類可以選擇如何定義「垃圾」,塑膠可以是垃圾,亦可以不是:「垃圾其實都是原材料(raw material),可以製成許多必需品。」例如,有居民特意找他以再生膠翻新住所的露天樓梯扶手,以取代原先的木製扶手,因為木扶手大約3年便會腐爛,需要更換,而再生膠能防水亦相對環保耐用。由2016年至今,工作室已接待過逾1200名市民參觀,製作團隊亦由當初只有Eugene增加至3人,並曾協助6個組織成立各自的工作室,升級再造塑膠。其間他獲當地傳媒廣泛報道,上過電視、電台,工作室至今已發展成一門可持續,能自負盈虧的環保事業。

去年9月,本地設計團隊Gaau1 up創辦人Dicky,特意到烏克蘭「留學」兩周,向Eugene取經。Dicky一直有留意世界各地的Precious Plastic參加者,當中Eugene的作品令他大開眼界,「從他那裏我第一次認識到板材機,亦十分欣賞他的再生膠產品可以推陳出新,而且產量十分高」。

因應香港「土地問題」 改良機器

與Eugene不同,Dicky最初投入塑膠再生事業,純粹因對機械製作的熱情。大學畢業後,Dicky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工作,網上Precious Plastic的教學片段令他深感興趣,躍躍欲試,「我見當時香港無人做,雖然不太懂(當中的技術),但因為興趣,便硬着頭皮做」。其後他更辭掉工作,2016年與友人成立設計團隊Gaau1 up,全職研發機器。雖然器材屬於簡單小型版本,製作仍具一定難度,需要焊接技術及金工知識,有時更要就實際用途彈性改良,例如為方便攜帶,團隊便製作了流動版碎膠機,機身外觀如木製手推車,車身的小木板更可拆出變成入榫木櫈,供小朋友站着碎膠。團隊先後製造了多部壓縮機、擠出機、手動碎膠機,並向民間分類站「不是垃圾站」蒐集廢棄塑膠,其間透過接洽不同設計項目、舉辦工作坊維持收入。

團隊平日的心力及時間都花在機器製作方面,少有時間試用器材,到烏克蘭交流兩周,Dicky與友人都化身「生產工」,與Eugene團隊一起不斷製作再生膠產品,他笑言在當地還比在香港勤快,「我們每天朝十晚六製作產品,不斷實驗、試做及盡用各種機器」。

舉行工作坊 達分類、銷售、教育目的

是次交流最大得着,無疑是向Eugene學習了板材機的製作方法,亦同時認識由源頭蒐集、升級再造、銷售等整條流水線運作過程。Eugene團隊以生產美觀的再生膠產品作招徠,除了網上銷售及接洽商業訂單,亦藉着舉辦工作坊,透過一些小技巧,向大眾宣傳環保信息,一次過達塑膠分類、產品銷售、教育宣傳等多個目的,行程中Dicky隨Eugene參加了當地一個嘉年華攤位,攤位除了售賣產品,亦開放予公眾試做再生膠筆筒,其間吸引了不少孩子參與。Eugene要求他們先把膠樽蓋按顏色分類至生產一個筆筒的數量,才着手製作,這既可減輕團隊的工作量,也能教育孩子製作再生膠的工序,Dicky亦從中上了一課,「塑膠分類的工序最麻煩,沒想到原來可以這樣運作」。

團隊回港後立即效法Eugene,着手製造板材機,並因應香港的「空間問題」,製作了更小型的版本。這部機器能把廢膠熱熔,壓平至面積約40乘80厘米的膠板,Dicky估計,這應是本港首部「民用版」板材機。雖然板材機並非什麼新鮮事物,網上亦能找到製作方法,但困難在於因應限制而改變設計,Dicky分享:「這部跟隨了Eugene的製作方法,但工作室空間有限,只好製作更小型的版本,亦由原本的一個油壓唧設計,因應縮小了的機身而改用兩個油壓唧確保壓力。」早前團隊亦把這部板材機及流動碎膠機帶至大館,讓市民親手製作再生膠,吸引了不少市民排隊參與,為Dicky及隊友打了一支強心針。

若希望塑膠升級工作能夠持續,往往需要策略經營。Eugene專注製造及銷售再生膠產品,Gaau1 up則選擇另一方向,「他(Eugene)是為了環保而製造機器,我們是為了製造機器而認識環保」。Dicky表示,團隊興趣在於機器設計,因此主力協助有需要的單位製造相關器材、籌辦環保工作坊,以及接洽與再生膠有關的設計項目,目前曾合作的機構有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亦將與浸信會天虹小學、蒲窩青少年中心推出合作項目。

Eugene留港期間,看到這裏的遊樂場,他說當中的設施組件也可考慮使用再生膠。近年我們常談未來城市,再生膠又可會是將來社區建設中的一個選擇?

文:歐慧兒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