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設計界紅人André Fu 微觀生活 打造平衡家品

文章日期:2019年02月07日

【明報專訊】家,《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居也」。在甲骨文中,家是穴和豬的合體,是既能遮風擋雨亦能圈養家畜的屋子,提供安全感。來到21世紀,家又演變成一個怎樣的概念?建築師出身的André Fu(傅厚民)就以個人生活日程為藍本,設計了平衡實用與華麗的André Fu Living的家居產品,將生活和藝術結合。

畢業於劍橋大學建築系的André Fu,曾為主打簡約主義的著名建築師John Pawson工作,所以兩者對空間運用有着相似的關注。其後,André成立了個人設計公司,世界各地不少著名的高級餐廳、酒吧和酒店都出自他的手筆,而位於香港金鐘The Upper House酒店更是他其中一個得意之作。

設計提升生活質素 才是重點

作為設計公司的主理人,一直都是為別人做嫁衣,用自己的方式去說別人的故事,滿足別人的要求,所以André一早已有推出自家設計的想法。André Fu Living系列的150件家品花了足足一整年時間籌備和製作,這次他終於可以為自己說故事。他在系列中加入了很多個人成長過程和自己喜歡的元素,和大眾分享他的世界。在André的世界中,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修讀建築就是平衡家人的要求和自己的喜好,他的生活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空間,而他的設計亦要平衡藝術和實用。「現在設計不再等於奢侈品,但是如何可以把設計融入生活,而提升生活質素才是重點。」

Living是生活還是生存?

籌備期間,André重複地問同一個問題:What is living?「這個年代的生活,比以前更個人化,大多時間人們都會考慮自己需要什麼,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家品設計已經融入生活細節中。」但,living是生活還是生存?究竟何為真正的活着?思考一年後,André彷彿還沒有一個很完美的答案,卻已經生產了150件家品,從梳妝台、牀單、枱燈、屏風到餐具,種類之廣泛看似雜亂,卻全是André根據自己一天的起居需要而設計的。「我從生活的需要來思考,我會食飯所以有飯枱,要休息所以會有牀上用品,是每日生活循環的章節。其實市面很少品牌會將產品範疇做得這麼闊,大部分都是專注做一方面的設計,如寢室用品。但我希望整個系列可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生活概念,一個概括的層面。」他強調系列中的每件家品可以是一個獨立個體,但整體來說是同出一轍的組合。「現在很多人回到家都會繼續工作,但都不會再用desktop了,所以我會設計coffee table而不是一張完整的工作枱,讓大家可以輕鬆地放手提電腦在上面工作。」就像一個杯,也不只是一個容器,而要觀察使用者什麼時候用、怎樣用、哪裏用等微細細節。「我最喜歡的應該是餐具系列,因為整套餐具只有14件,但只要加對筷子或刀叉,就已經可以應用在中餐和西餐上,是一個可以演變的設計。」如André所言,設計不單要從細節下手,創造出貼心又有功能的用具,還要理解市場文化,才可以在設計世界中把東西文化融合。

從設計酒店到家品,從用途類型還是規模大小,感覺上都有着天淵之別,但André卻說兩者同樣要考慮空間的運用,只是一個從宏觀出發,一個從微觀出發,思考也需要急轉彎,讓自己從慣性思維中跳出。「作為創作人,每一天都是活在自己的創作理念中,但世界不停變,我們需要抱着開放的心態接受新信息。」對於André來說,這次的設計只是一個起點,一個新章節的開始。「我想給自己一個挑戰,從空間設計提升到一個概念,一個品牌的整體體驗,用物品來為生活說故事。」

查詢:連卡佛 2118 2288

文:伍嘉瑩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Ey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