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外援

文章日期:2019年04月22日

【明報專訊】大部分本地兒科專科醫生,包括筆者本人,都是英國皇家兒科學院院士。本來我早年考院士試時,英國還未有兒科學院,兒科只是內科學院的附庸,兒科醫生要取得院士資格,只能應考內科學院的院士試。後來兒科終於擺脫成人內科老大哥的掌控,成功爭取「獨立」,成立自己的專科學院,我們這些「老餅」也免試成為了皇家兒科學院的院士。

最近收到學院院長Russell Viner教授向全體院士發出的通訊,表示很關注英國脫歐對醫療服務,尤其是兒科服務的影響。Viner教授特別提出了英國一旦脫歐,尤其是無協議脫歐,會否引發英國藥物短缺,以及在英國醫護界服務的大量歐盟成員國國民,能否繼續留在英國工作的問題。

對於前者,Viner教授表示樂觀,認為在醫療物資供應方面,歐盟和英國之間必會就脫歐作出妥善安排,呼籲眾人毋須囤積藥物。至於後者,他卻似乎沒有那麼成竹在胸,只是熱切地安撫眾「外援」,讚揚他們為英國提供的服務何等重要,兒科界何等珍惜他們對英國的貢獻,並承諾學院會盡全力維護他們在英國繼續工作的權利。院長擔心這些「外援」無心戀戰,「蟬曳殘聲過別枝」之情,溢於言表。

英醫療界倚賴外援

英國醫學發達,也是舉世公認醫學教育的殿堂之地,為世界各地培訓不少醫療人才。可是英國自己本土出產的醫生數量卻未能滿足內部需求,要大大倚賴「外援」。據外電報道,為英國國家醫療保健系統(National Health System)服務的醫生,有26%是「外援」,其中12%來自亞洲,主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10%來自歐盟成員國,3%來自非洲諸國。

香港和英國都有醫生短缺的問題,可是兩地醫學界對「外援」的態度似乎迥然有別。香港醫學界長久以來被詬病自我保護性太強,拒絕接納外來醫生,最近更因為醫務委員會未能通過外地醫生免實習方案,惹來輿論指摘。相反地,英國醫療界一向不停招納其他地方畢業的醫生,最近因為脫歐政治大環境影響,來自歐盟國家的醫生去留成疑,英國醫學界馬上憂心如焚,恐怕這些外援一旦被迫離開,會導致醫療體系崩潰。

不懂本土病?

在香港不時聽到一些意見,認為外援水平不夠,讓他們來港行醫不符合病人福祉;亦有意見認為,外來醫生不懂香港的本土病,質疑他們是否適宜在港行醫。可是單看英國經驗,這些意見似乎無實證支持。英國是醫療強國,是香港醫生深造、學藝之地,連我們的專科考試也是把人家皇家醫學院的院士試搬過來,還要借助人家的考官,怎樣說也不能說英國的醫療水平比不上香港,可是他們的醫生,便有四分一是外援,可見招納外援,不一定拖垮醫療水平。至於不懂本土病云云,更是沒有道理。所有醫生都知道,到外地行醫,首要任務是先要熟習那地方的本土病。不少香港醫生都曾在外國行醫,從來沒有人會因「不懂本土病」嫌棄他們。1996年以前,英聯邦國家畢業的醫生,都可以來港行醫,也從來沒聽說過他們有「不懂本土病」的問題。

醫療人手短缺,引進外援,英國可作借鏡。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醫療水平 醫生 外地醫生 醫務委員會 醫生流失 醫療系統 英國脫歐 兒科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唔使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