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發黑手腳軟 休息吓就得? 突然暈一暈 或藏攞命心事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31日
嚴重程度不同 短暫失去知覺

【明報專訊】常說「開心到暈」,但若突然兩目昏花,失去意識,最擔心就是「心傷」到暈。

昏厥主要因為腦部供血不足。常見原因是身體不適導致血壓低,亦可能長期站立而出現迷走神經性昏厥;最嚴重就是心臟問題引起的昏厥,病人可能昏迷,甚至猝死。

■問醫生

◆高:高耀鈞(心臟科專科醫生)

◆江:江志恒(養和醫院駐院醫生)

■腦部供血暫時不足?

問:何謂昏厥?有什麼原因導致昏厥?

江:昏厥(Syncope)是來得急而嚴重的頭暈,病人會短暫失去知覺,但未至於完全「斷片」;四肢發軟無力,以致站立不穩或跌倒,但只要坐下或躺下,很快便會恢復過來,未必有後遺症。

常見原因包括腸胃炎、腹瀉、發熱,導致身體脫水,令血壓偏低。另外,在年輕人身上較常發生的,是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多為站立時間長,突然轉換姿勢,所在環境侷促,突然受驚或遭遇痛楚時發生。因腦部供血暫時不足,病人短暫暈眩,這是身體發出的信號,希望我們躺平,讓血液回到腦部。也有一種由刺激而起的昏厥,有些人排泄時過分用力,放鬆後,血管也隨之放鬆,令血液無法到達腦部,引致昏厥。

■為何要做心電圖?

問:昏厥如何診斷及初步治療?

江:首先醫生會仔細問症,包括病人的「昏厥」是否符合上述定義、其病史及最近服食的藥物,因有些藥物會令人體電解質失衡或血壓降低,導致容易頭暈。

問症後,醫生對病情會有大概判斷,接下來做各方面的測試以確認。最簡單的檢查是心電圖,檢測時間短、不具創傷性,如果心電圖檢查發現異常,便會轉介病人至心臟科。因心臟問題而起的昏厥不容小覷,不少長跑選手在比賽中暈倒、猝死,病因也與心臟有關。

此外,也有可能檢查其腦波、胸肺、手腳力量等,再轉介至合適專科。如病人有腹瀉、脫水徵狀,會再抽血、檢驗電解質;如果檢查結果無恙,會待昏厥重複發生時才跟進。

■年紀大,心跳變慢?

問:昏厥會與什麼心臟科疾病有關?

高:昏厥主要因為腦部供血不足。從心臟科角度而言,部分人因為年紀大,身體退化,心臟的電流傳導系統也隨之退化,令心跳變慢或突然停頓,致心臟泵血不足。部分人則因心肌問題,如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或心肌炎,也有可能引發心臟惡意跳動。

首先要檢視心臟的亂跳是否先天,因不少家族遺傳的疾病如心肌肥厚症、心內電流異常,例如長QT綜合症(Long QT syndrome)、布加達綜合症(Brugada syndrome),會令心跳過快或過慢。即使病人處於靜止狀態,包括坐着或睡覺時,也可能昏厥,甚至猝死。

由此可見,如果昏厥與心臟結構有關,其危險度更高。醫生會透過超聲波、磁力共振等,測試心血管和心跳情况,以診斷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等。

■心房顫動招中風?

問:什麼是心房顫動?它會引發什麼併發症?

高:心房顫動是其中一個引發心臟亂跳而導致昏厥的疾病。人有左右兩個心房,當不同原因引致心房病變,如冠心病、長期高血壓或有心肌問題,心房會受壓,出現纖維化。心房會亂跳,並會由陣發性慢慢演變成持續性或長期持續性。

心房顫動與年紀大有關,也會併發中風,因心臟亂跳會使血液流動不良,心房內的心耳容易形成血塊。當血塊流至腦部,有可能阻塞腦部重要血管,形成突發的中風,這比一般中風更嚴重,因阻塞的血管通常是較大的血管,影響的腦部範圍較廣。

另外,如心房顫動引致心跳過快,會令血壓變低,長期會引致心臟衰竭,甚至增加心臟死亡率的風險。

■中風風險有數得計?

問:如何治療心房顫動?

高:治療主要有兩部分,目的是降低由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風險。病人會接受一個名為「CHA2DS2-VASc Score」的測試,每個字母代表一個風險因素,分數愈高,中風風險愈高。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心臟衰竭(1分)

Hypertension:高血壓(1分)

Age:年齡≥75 (2分)

Diabetes:糖尿病(1分)

Stroke:中風(2分)

Vascular disease:血管疾病(1分)

Age:65至74歲(1分)

Sex:女性(1分)

測試以9分為滿分,病人只要有1分或以上,醫生都會處方薄血丸,防止心內形成血塊。薄血丸分為兩種,傳統薄血丸華法林在服食期間須戒口,避吃綠色蔬菜或中藥等,也需定期抽血檢驗。新型薄血丸毋須戒口及驗血。如果病人服食薄血丸後容易出血,則可接受手術,如左心耳封堵術。

另一個治療方式是控制心率,減少心房顫動。病人可服食治療心律不整的藥物,但藥物不是對所有病人都可發揮理想療效,現時最好的藥物治癒率也只達五成,而且藥物亦有副作用,或會引發其他不規律的跳動。

如果心房顫動屬初發、陣發,或心臟沒有結構問題,會建議病人嘗試導管熱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消融術,處理心臟內的壞細胞,減低心房顫動發作風險。現時兩種手術治療成功率均為七至八成。而導管消融術更可以一併治療其他心律不整問題。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唔使睇醫生?」,可登入health.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唔使睇醫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