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fashion只談camp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02日

【明報專訊】Met Gala(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將2019年主題定為Camp: Notes On Fashion,不是不叫人驚喜的。

Camp字得由一個女人談起,而且是一個名女人,美國多重身分作家Susan Sontag在1964年寫下Notes On "Camp",但什麼是camp?她說這個字被命了名,卻未被描述(就是接下來她所寫的一切有關camp的筆記,也是種未嘗成功描述camp的嘗試,可說是矛盾至極的嘗試)。

Camp是一種感覺,港人最熟悉的是舊電影裏發哥擺起蘭花手「camp camp地」的形象,他的camp後來才明白不是源於乸型,而是一種對乸型的戲謔,將對乸型最媚俗的理解展示到最極致,甚或到最後這種做作的極致裏還有幾分真誠,成為唯發哥才有的風情。

向觀眾宣稱「你來看我吧」

是的,camp有關極致。Camp字還得由一個男人談起,而且是一個把一切做到極致的名作家——Oscar Wilde,可能他比Susan Sontag更早發現camp妙不可言之處,但把他的想法寫出來的,卻是後於他出現的Sontag。

Sontag甚或將他的說話奉作解釋camp的教條,她在點列有關camp的札記之前,就先引他的名言:「一個人應該要麼成為一件藝術品,要麼就穿戴一件藝術品。」

Wilde與Sontag都是這樣的將自己活成藝術品的人,雖則前者耽美、後者灑脫,但同出一轍的是他們時刻擺好姿態,做好自己的形象設計,如像被觀看的藝術品,向他們的觀眾展示並宣稱「你來看我吧」,但你總不能把我完全解讀,因為我給出的資訊太豐富了——camp必然是多而非少,所以它不是固定的,既想呈現某種最媚俗的定義、某個最簡易的人物設定,但同時又總在游離,總在給予更多角色資訊,與姿勢。

姿勢是camp的重中之重

姿勢是camp的重中之重。Camp着重的或許從來不是實質——並非說所有具camp之特色的事物皆缺實質,而是早於你接近實質前,就先給那些層疊的花邊、那明顯地擺在面前的不斷轉換的姿態迷惑了,以至這些花邊與姿態成了表象與核心,沒有比它們更撩動心神的了。

Sontag又說camp傾向小圈子,因為秘密符碼與身分標籤也是養成camp風格的一種。但這種小圈子,某程度又是另一種悖論——讓人心馳神往的秘密符碼,不就是運用拒絕作為高調的武器,一種欲拒還迎的「顯擺」(show off)嗎?用現在的例子應該是將IG故意設為不公開來吸引更多追蹤,發布那些24小時後消失的限時動態……

再回頭想想,下周一舉行的Met Gala如此事先張揚的camp,可能其實一點也不夠camp。

文:方太初

www.facebook.com/fongtaichorr, IG:fong_taichor)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