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F:香奈兒與許鞍華的風格底蘊

文章日期:2019年01月24日

【明報專訊】Gabrielle Chanel說,時尚短暫,惟風格長存。但風格非一朝一夕可得,一個人的風格亦非完全不變,而是總在時日中慢慢更為圓熟而豐富,如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風格往往是有一個基底,其後在那個基底上一直吸收轉化,卻從來沒有離開自己最初的地方。

讀近日新書《許鞍華‧電影四十》,書厚,訪談為主,讀到文學羈絆怎樣促使她與電影親近、又怎樣使她與電影獨樹一幟之處失之交臂。許鞍華喜歡文學,不止在於她將喜愛的作家如張愛玲、蕭紅等人的作品拍為電影,亦如她自述,初時不論看電影或拍電影,都用文學或小說的標準和詞彙切入,一般現在為人熟知的電影手段如閃回、意識流,其實原本都是文學的手法。

對小說、對故事之愛,或許就是她風格形成的基底,縱使四十年後,這種愛免不了對其電影美學有限制之處——有時因為太喜歡這些書,反而會不知道如何去拍,「太過崇拜便會跪下來拍,那便拍得不好。」又有時忽略了電影本身就不是文學——譚家明介紹她看Robert Bresson的《電影書寫札記》(Notes on the Cinematographer),讀到電影非文學,許才驚覺要重新思考電影是什麼、電影的敍事方式又是什麼。她說還在學習,希望拍出來的電影比較電影化,有別於從前。但恰巧的是,許的下一部電影正是張愛玲的《第一爐香》,不知道能否解開她拍不好張愛玲的魔咒。

想說的是,就是《第一爐香》結果有別於之前,運用了更多電影這個媒介獨特之處,風格上也必定離不開導演獨有的細膩與對人性的發掘,因為文學的基底不止單單關於敍事方式,而是更微妙的,有關奠定一個人的底蘊,一個人怎樣看世界的方式。

怎樣看世界奠定了風格

一個人怎樣看世界,奠定了他的風格。而那說唯風格長存的香奈兒,其底蘊來自兒時寄居的小城奧維涅,來自那段她與姨媽共同生活的日子。在《我沒時間討厭你》這本故友為香奈兒寫的傳記中,寫下香奈兒的自述,是小城的簡樸風格讓她懂得深色的莊嚴樸實之美。她這樣說:「日後風靡巴黎女人的風格正來自奧維涅姨媽謙遜簡樸的影響。我設計的毛料夏衣和毛呢冬裝,剪裁都酷似修道士的制服,這種優雅仕女迷戀的清教徒風格,都源於蒙多爾。我之所以戴上一頂深深的帽子,是因為奧維涅的風會吹亂頭髮。」

奧維涅的日常,那些深入到生活裏的細節與氛圍成了香奈兒的養分,不知道這些故事的人在她設計的時裝中不會看出奧維涅,但看到了沉穩的優雅。

許鞍華亦是,就是去掉了文學的敘事方式,就算拍的不是小說改編的電影,風格卻依然那麼明烈,簡潔的日常片段也滿是豐盛的細節與暗喻,這種看世事的眼光就是文學給她的。

至於她晚期風格的突變,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http://www.facebook.com/fongtaichorr, IG:fong_taichor)

文:方太初

相關字詞﹕文學 電影 第一爐香 張愛玲 許鞍華 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