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網上熱話】內地媒體列40項教「裝得不像中國遊客」惹爭議 內地網民:是中國遊客是屈辱的事嗎? (12:53)

內地遊客出外地旅遊屢次傳出不文明舉動,內地官方亦因此推出文明旅遊行為指南。有內地媒體上月刊文教人「怎樣裝得不像一個『中國遊客』」,引起內地網民爭議,認為不應醜化中國遊客,「是中國遊客是件很屈辱的事嗎?」

其他報道:【TSA爭議】再回應委員會批評 蔣麗芸指可授權葉建源與教育局商談:這個責任我不負了

廣東出版集團《新周刊》上月初一篇文章以<怎樣裝得不像一個「中國遊客」>為題,指中國旅客出遊時出現「插隊」、「搶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在禁止拍照地方拍照」等行為,形容「『中國遊客』這個詞組猶如魔咒」,又說「不去嘗試改變固有陋習,反而用一套說辭辯解,這種洗地(洗地意指為壞事善後)姿勢很難看」。

文章表示,「旅行是一種學習文明的方式」,並非一朝一夕可成,過程亦不容易,但稱可從「裝得不像一個『中國遊客』開始」。

其他報道:彩色蝸牛成內地小學生新寵 專家指染色而成或有寄生蟲 屬入侵物種可致生態問題

文章之後列舉40個建議,包括登山時穿運動服飾而非長裙、高跟鞋;好好排隊;公眾場合講話要輕聲細語;別釣走別人的保護動物;不要因為是贈品就貪小便宜,一大堆地拿走;不要在草叢撒尿;不要在街上或者Gucci門口吃即食麵等等。

文章強調,反對「妖魔化」中國遊客,亦強調有文明守禮的中國遊客,但認為應提醒中國遊客在意這些「小事」,不要讓自己成為「妖魔」。文章又說,並不是做到這40條便文明,而是「學習文明的開始」。

不過,該文章惹來不少內地網民批評,質疑「自己是中國遊客是件很屈辱的事嗎?我們憑什麼要在異國他鄉裝做自己不是中客?」、「中國人有錢,就是要讓外人知道,有錢說話就有底氣、聲音比人大,老外也有人這樣,不要醜化我們」、亦有網民指摘作者「完全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也是一種不文明!」

但也有網民說「當在國外見到沒質素的中國旅客,我真的感到臉紅害臊,經常擔心被別人看出來自己是中國人」。另有網民直言「人民的質素水準是要經過多年養成的,不是讓你裝就可以裝得出來的」。

文章列舉的40項建議:

1)登山的時候,穿運動衣褲和運動鞋,背登山包;而不是穿長裙和高跟鞋,拎手提包。

2)學兩句當地的語言,時刻假裝你聽得懂他們說什麼。

3)在名牌店鎮定自若,保持儀態,堅守樸素美德。

4)行李裏堅決不裝老乾媽(內地一款辣醬)和即食麵。

5)好好排隊,而且要排成一條直線,後面的臉蛋不能被看見。

6)逛博物館,只是看看,不拍照,或者只拍幾張可以拍的展品。同一個展品,不要拍3遍。

7)到了景點,壓抑住想在大門口拍照的欲望。

8)在公共場合講話輕言細語,連隔壁的人都聽不見。

9)不要帶那麼多現金,即使你把它們塞在皮帶裏。

10)要是已經背了一個LV的包包,就不要再穿印着CHANEL的衛衣,恨不得將所有logo印在腦門上。

11)如果壓抑不住中國胃,請挑合適的地方吃即食麵,而不是在街上或者Gucci門口。

12)正正經經給小費,不要假裝忘記。

13)到了餐廳要在門口等服務員帶路,即使眼見只剩一個位置。

14)煙蒂和果皮等垃圾只有兩個去處,垃圾桶,或者你拿着,而不是地上。

15)誰開車插隊誰缺德。

16)香港習慣右立左行,日本習慣左行右立……走錯位置被撞是你的錯。

17)展品在你面前可以碰到的地方,不代表可以摸。

18)既然都爬到雕塑頭上了,不如爬爬自由女神像呀——請不要跟任何公共物品親密接觸。

19)人不是景點,請別用相機「強姦」他們。拍照請詢問。

20)外國的草叢,不是可以隨意撒尿的地方。

21)馬路不是你的吸煙區。後面的人不想吸你的二手煙。

22)馬路也不是裝口水和痰的地方。

23)記住,穿牛仔褲、涼鞋和T恤去聽音樂會,跟穿唐裝去disco跳舞差不多。

24)站在馬桶上撒尿,就不要怪摔到腰間椎盤突出。

25)你說的所有髒話,都會反彈到自己身上。

26)紅燈也等不了的人,等不到愛情。

27)你講話那麼衝,口水會噴到別人碗裏的你知道嗎?

28)搓腳在家裏搓就好了。

29)什麼時候你能慢慢地等着前面的人拿行李、收拾好,再走出機艙,你就學會正確的節奏了。

30)沒有人看着的東西、別人丟了的東西,不一定可以拿。比如牀底的馬桶蓋。

31)別在路上一邊剝皮一邊吃橘子。

32)別戴紅色或黃色鴨舌帽,特別是旅行團發的那種。

33)電影院打電話和拍照,是會被打的,OK?

34)不在已經夠遊客照的遊客照上P怪怪的文字。

35)不哄搶旅行地的贈品,還大聲叫「這個也多拿幾個!」

36)不在朋友圈小視頻現場直播。

37)不在朋友圈刷屏。

38)自助餐不要爭先恐後,每次只拿一點點,學習優雅用餐。

39)不要鼓勵孩子用蹩腳英語跟外國人搭訕,而自己閉口不言。

40)別釣走別人的保護動物。

(新周刊/微博/自由時報)

其他報道:【TSA爭議】去年獲2800萬元資助 聖家校長:拿公帑做事應有問責精神 指反對派帶學童到立會「是非之地」荼毒身心

其他報道:【健康知多啲】躁鬱症患者時而抑鬱時而亢奮 每百人有1至3人中招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裝得不像中國遊客 中國遊客 文明旅遊 網上熱話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