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豪言壯語】Startup非KOL 勿只嘲香港落後

去年8月,金管局發出首批5個的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揭開本港電子支付的新一頁。當年不少業界仍抱有相當樂觀的想法,覺得金融科技既能在各地顛覆傳統銀行業,這場大戰終於在香港開打。但一年下來,發展方向卻非跟著劇本走,市民對乜pay物pay的熟悉程度遠遠低於預期,被Startup嘲笑為落後的八達通和信用卡,仍是最常用的電子支付方式。

趁著SVF牌照一周年,金管局興高采烈地宣布一項數據︰電子支付佔香港私人消費開支已達60%。但業界卻從這項數據看出兩個金管局沒說出來的重點,一是現金仍佔40%,二是電子支付所佔的60%,其實絕大部分來自信用卡簽帳,八達通、EPS加上一眾新的手機支付工具,只佔整體私人消費10%。

不少業界均指失望,認為在建立智慧城市、無現金社會的目標下,仍有4成消費以現金支付,這絕對是不合格的成績表。但事實是,中美兩大國的電子支付比例,並非如常人想像般高。

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每3年統計一次的數據顯示,2015年現金佔美國消費開支的比例是32%,遠高於電子支付工具(不包括信用卡)的11%。雖然矽谷常常放話說「現金已死」,但18至24歲的消費者當中,有38%愛使用現金,這比例遠高於其他年齡層。

號稱電子支付大國的中國,沒有完整的統計數據,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數據,2016年,一線城市居民實體店購物時使用手機結算的比例為50.3%,在四、五線城市,這一比例分別為43.5%和38%,農村地區則為31.7%。看似鼓舞的數字,其實告訴我們,即使在一線城市,在實體店消費時,微信也非必需品,手機支付與現金及銀行卡仍然呈五五之分的局面。

「香港很落後」,是業界的宣傳口號多於現實。香港的移動支付確實比內地走得慢,但若要比較,內地亦遠遠較非洲小國肯亞落後,因為對方早在5年前,電子支付的比例已超過6成,但這是在只有1成人民擁有銀行戶口的基礎下發展出來的。

所以,有完善銀行體系的地區,發展移動支付會較慢。香港人本已習慣使用信用卡與八達通,新興的移動支付工具打不進香港市場,業界就說香港人不思進取、抱怨香港政府不支持創新、控訴香港銀行打壓初創企業,實在於事無補。

事實是,金融科技確實能顛覆傳統銀行業,但銀行業的優勢,是tech base的企業不能取代的,比如說資本的實力、應對危機的緩衝及控制風險的能力等。另一方面,香港人對私隱的要求、對無現金社會的顧慮,遠遠高於內地,亦遠遠高於一眾startup所想像的。

即使是內地,最近的無現金運動亦引來批評聲音,這和政治情況有點相似,當大家都在「圍爐取暖」,以為全世界都支持電子支付時,其實還有大批民眾需要使用現金。

初創業界與其做KOL,嘲弄香港落後,倒不如真正了解香港監管機構及香港人的需要,努力建設一個便利任何年齡層的支付生態。

文濤

●Like「明報財經 mpfinance」fb專頁!